第70部分(第1/4 頁)
害的導演,但是這種隱含的表達方式,還是走了東方的隱忍特性,表達出了這個主題,拍攝方式終究還是跳不出這個思維定式,怎麼說的,只緣身在此山中。
李鞍導演拍攝的這部片子,孟希很自然想到永遠的偶像李小龍,這兩人的成長背景極其相似,都是華夏長大。少年時代來到美國,同樣鬱郁不得志。事業還是回到華夏起步。
所不同的是,李鞍導演只敢隱晦表達這種思想,而李小龍用他的拳頭打出一片天地,明目張膽宣洩主張,揮起拳頭,用一個狂霸的方式告訴西方主流媒體,什麼是華夏功夫。
雖然理解了李鞍導演表達的思想,孟希並不認同他這種隱含地傳揚華夏文化的方式,他更希望採用李小龍的方式,真刀真槍打出一片天地,想到此,不由得握緊了拳頭,華夏文化的崛起那就只有用最狂霸的功夫。
孔瑋到底是典型的東方女性,對李鞍導演所表達的主題,以及表達的方式非常認同,委婉地糾正道:“思想的表達當然要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讓人自然而然地接受才成。”
孟希心想,潛移默化地接受,這終究是東方人的思想,而讓西方人接受華夏的文化,這種隱含的方式是不成的,西方人接受文化的方式是直接一拳打他臉上,他才會想為什麼會被打臉。
雖然對此有分歧,孟希也不想爭辯什麼,還是很感激孔老師的講解,當下站起來深深鞠躬,認真地說道:“孔老師,今天聽您一席話,當是勝讀十年書,謝謝。”
孔瑋把他扶起,也對孟希很欣賞,心裡也有好好培養這個年輕人的想法,想到此,不禁有些技癢的感覺,最近對電影的一些新思考一直沒跟別人說,此時卻很想吐露,希望可以對這個年輕人有所啟發。
“孔老師,對周導演熟悉嗎?”孟希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問道。
“我和他也算熟悉,見過幾次,他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人,其實他早想自立門戶,只是苦於成名太晚太曲折,起初的時候簽了太長的經紀約,雖然成了當紅炸子雞,拿到自己手的錢卻少的可憐,直到1994年才成立了自己的製片公司,投資拍《大話西遊》,結果虧得一塌糊塗,電影公司直接宣告倒閉。”
“周導演也是一個執著的人,不甘心就此失敗,又拍了《回魂夜》,結果票房還是不如人意,兩部電影的失利已經賠光了錢,甚至也有外債,不得不繼續跟有著爛片王之稱的王京合作,又拍了一系列很賺錢,但是卻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電影。”
孔瑋說到此也是一片唏噓,很敬佩周導演這種追夢的勇氣,卻也為其中的曲折而感慨,由衷地說道:“周導演是少有的把自己夢想全部放在電影裡的人,如果說李鞍的電影裡有思考的話,那他的電影裡是少見有一種精神。”
孟希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靠打工賺了幾部戲的片酬之後,周導演又成立了電影製片公司,自己開拍《食神》,不再給別人打工,所幸《食神》票房還算不錯,而且開創了一條華夏美食和功夫的新路,包裝功夫、宣傳功夫才是他一直的夢想。”
孟希是非常尊敬星爺的,一來是因為他出身貧寒,拍電影的一絲不苟,從不搞什麼八卦新聞;二來就是他們有共同的偶像,那就是李小龍先生,經常在自己的電影中向偶像致敬,這也是孟希一直想做的。
星爺曾經說過為什麼迷李小龍,他說李小龍從開始學習功夫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將來一定就是那個向全世界展示華夏功夫的人,而且他真的做到了。
而他自己也有這個夢想,但是他卻無法象李小龍那樣展示,所以就想辦設法把功夫和其他元素包裝起來宣傳,比如說《食神》中美食加功夫,《少林足球》更是直接,開場就說如何推廣少林武功呢?最後是足球加功夫。
“在此之後,周導演又推出了《喜劇之王》,那時香江電影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雖然《喜劇之王》是當年香港票房冠軍,但票房不到3000萬,分到製片公司的手裡不足1000萬,去掉製作電影的成本,恐怕所賺無幾,而且金像獎還是照樣看不起他,連一個提名都沒給。”
這點,孟希是知道的,星爺的表演一直不被肯定,而且很多合作過的導演還狠批他沒有演技,面對這些謾罵和指責,星爺從不回應,只是努力拍好自己最愛的電影,一部作品比一部更好,其他都無所謂。
“一個最紅的演員,1992年的時候,香江排名前十的影片有八部是他的,從演員到導演,進而到製片,跨越的如此艱難,有了《喜劇之王》穩住了局面之後,周導演又為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