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奈,時間長了他也就習慣。習慣真是一種可拍的力量啊。
玄奘沿著窗稜爬下,抖抖寬大灰色僧袍上的灰塵,一步一顛的跑向後山,法明的修行之所。
後山山腰,一片青翠竹林的深處,有幾間簡陋的茅屋。
風吹過,泥土清新,竹韻濤濤,竹影搖搖,整個空間顯得恬靜,與世無爭。法明正在茅屋裡打坐休息。
咯吱,竹門一聲輕響,玄奘一跑一顛的進來了。
“師父,找我什麼事?”玄奘笑嘻嘻的問。
法明一看玄奘的禿頭,不由眉頭緊皺,“徒兒,為何你又不尊戒律,竟然蓄起發來?”
玄奘摸了摸自己剛剛長出來的頭髮茬,心中嘀咕他可不想當和尚,這話他可不敢說出來,法明不但是他師傅,還是自己孤身一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最好的人。可是,為了自己長大之後不至於是個禿頭,只得硬起心腸,笑呵呵的說道,“師父,為什麼當和尚就一定要剃光頭?”
法明沉聲道:“這是何意?佛陀證悟之時便道:世人多愚昧,必得剪斷三千煩惱絲,方能斷絕紅塵,皈依我佛。如是故,佛門眾生應謹守剃度戒律。”
法明以為玄奘會聽,沒想到玄奘笑眯眯的說道:“師父啊,佛常說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諸法空相,具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如是方能心無掛礙,及至空中無色,無受相行識。究其根本,在於空相,在於無相。唯無相者,方為大神咒,是真法,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米多故,方為大乘。師父如此在意皮囊表相,豈不是落了下乘嗎?”
玄奘頓了頓又道:“況且濟公大師,曾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師傅你為何痴念如此沉重呢。”
“濟公大師是誰?怎會說出如此粗狂的話。”法明疑惑道。
啊~前世小說看多了,一時順嘴就把他們都說出來了,真笨濟公是南宋時期的人物,唉,我這個腦子啊~
玄奘尷尬的繞繞頭,說不出話來了……
“行了,回去收拾收拾你的東西,我們出去一段時間。”法明對玄奘剛才的話毫不在意,小孩子嘛總有一些奇思妙想,其實細細想來也有一定道理。修行之人本就逆天而行,何必在意那些俗家規矩。
玄奘也沒問師傅到底帶他去哪裡,點點頭,回去收拾東西去了。
待到玄奘回去收拾東西時,法明閉目沉思良久之後,長吁一口氣,睜開眼睛,淡淡一笑,“法眼,法心只是一意求法,佛身充滿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原來如此。”
第六章:修煉 '本章字數:3107 最新更新時間:2012…11…20 08:24:09。0'
般若經雲:色無邊,是故般若亦無邊。故經本不定法,法本無多子。正所謂雲水隨緣,乃是雲捲雲舒,水高流下,一切不過是隨緣,空性,自在罷了。
佛陀初證悟之時,即慨嘆所悟與眾生相違!眾生認為欲樂為真,佛陀則認為欲樂為假。眾生認為佛性真如為無,佛陀則認為是有。
很多年修行不進的他,此時被他弟子一番話,悟了。法明雙手背後,渾身散發著柔和的金光,身形似真似幻,好像融進這邊天地間,天就他,地就是他,天地萬物只在一念之間,萬法自然。片刻後法明身上金光消散,看起來更像一名普通人,身上卻有股飄渺的味道,這是返璞歸真的現象,大成之境。
今日天色陰沉,烏雲密佈,黑壓壓的一片彷彿頂在人心頭的大石,天空時而雷聲轟鳴,山間溼度大增,更有水霧出現。
一座山洞中,玄奘裸體而坐,渾身凍的發抖,依然咬牙堅持,他正在修煉法門交給他的‘凝氣之法’。
所謂凝氣,講究的是吐納天地靈氣,積累靈氣入體,改變凡人體制,為日後打下基礎。
玄奘按照要求,盤膝閉眼,按心法要求以一長短三的方式呼吸起來。所謂一長,就是吸氣時間長,至於短三,則是撥出時間只有吸氣的三分之一。以這種違反常理的呼吸方式,用最快的速度吸納天地靈氣入體。
法明在一旁告誡他說;修煉者往往在第一次呼吸時,身體內會產生如蟻蟲爬動般的感覺,這是靈氣入體的徵兆,不要緊張,需鬆弛身心,想象自己變成虛無,融合在天地之中。
許久之後,王林無奈的發現身體不但沒有任何感覺,反而被這種奇怪的呼吸方式弄得有些喘不過氣來。
玄奘輕嘆,即使穿越後,他也一樣幹不出什麼大事業,一如既往他還真成了‘唐僧體質’。
法明把他帶到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