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忠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據說燒殺搶掠,聚寶無數,本來想學劉備據蜀稱王,但後來清軍南下,他見勢不妙,於是安排財富轉移,大概想隱姓埋名,拋卻刀兵戎馬,後半輩子做個低調的富貴閒人。
這批被轉移的財富,據稱有千船之多,都沉在了江口附近,但張獻忠沒走成,被清軍包圍,中箭而死。
後世有童謠流傳,說是點出了沉寶處,叫“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這傳說引來後世無數尋寶人。
官方的,乾隆和咸豐皇帝,都派過朝廷大員組織河工在江口打撈,基本沒收穫,民國時,川軍也轟轟烈烈撈了一回,沒下文。
民間的,解放前,有個叫馬崑山的,不知道從什麼渠道得到了沉銀藏寶圖,心花怒放,成立了個“錦江淘金公司”,大量招工,還購買了金屬探測器等先進裝備,耗時費力,最後撈上來三筐小銅錢,氣得險些吐血。
解放後,被童謠和傳說鼓舞,懷揣美好夢想,私底下下水碰運氣的人不在少數,可惜都一無所獲,以至於開始有人懷疑,這僅僅是個傳說罷了。
直到2016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啟動對疑似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2017年,出水文物超過一萬件,價值無可估量,好像2018年,還會建個對公眾開放的江口沉銀博物館……
事情上了新聞,無數人才開始咂舌:這傳說,居然特麼的是真的!
***
宗杭有點激動:“張獻忠這事,也是你們做的?”
他忍不住想誇兩句:也太牛了,從明末到現在,好幾百年呢,皇帝都沒能挖出來,可見藏得確實嚴實……
哪知易蕭硬邦邦回了句:“我們拒接的。”
“我們做的,會有那麼多訊息漏出來?會連地點都讓人知道?會被撈出來?”
“張獻忠屠川,四川是江流重地,不少姜姓、易姓都死在他手上,殺孽這麼重,我們不接他的單子,況且時間倉促,銀子這玩意兒,不怎麼值錢,又笨又重,處理起來,太麻煩了,於是沒接。”
“他狗急跳牆,使盡各種手段得到點邊角訊息,學貓畫虎,築堤斷河,做什麼‘錮金’,又鑿木藏銀,江口沉水……”
“結果怎麼樣,你現在也知道了。”
***
是知道了,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宗杭有點緊張:“像我那樣,能活在水底,就叫‘坐水’?你們水鬼三姓,都可以這樣?所以才能完成那麼大工程,把東西藏到水底下?”
他不知道現在的自己是什麼,但如果像他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會覺得接受起來,沒那麼困難。
有些“獨一無二”很難捱,同病相憐都值得慶幸。
易蕭笑起來。
這紙沒用了,她撕成一條一條,掀開馬桶蓋扔進去,然後撳下衝水。
她說:“這你就錯了,能像你這樣的很少。水鬼三姓,確實人人都要學‘坐水’,但能坐一分鐘、一小時,還是一天,那就聽天由命了。”
“聽說當年的老祖宗,能在水裡待上幾天幾夜,還鬥過巨鱷……總之,能常人之所不能。”
她說得意味深長:“你可能認為是誇張,是胡謅的傳說,但我們三姓,每個人都深信不疑,因為眼見為實,三姓每一代,確確實實會出一個水鬼。”
“我們用‘七試八考’去選,女七試,男八考,甄選的環節不少,但其實,從第一項‘坐水’開始,結果就已經明明白白,沒懸念了。”
“我們把選出來的這個,叫水鬼,不講究的話,你也可以覺得是‘返祖現象’,因為她跟別人不同,她把老祖宗的能耐給繼承下來了。”
說到這兒,看了宗杭一眼:“你別多想,你這樣的不是。”
宗杭硬生生把想說的話憋回去了。
“水鬼三姓本來就行事隱秘,古時候,我們的事兒只在豪門貴胄間流傳,民間沒什麼記載。解放之後,知道我們的更沒幾個了,再說了,現在這社會,也不會有人再用這法子去藏東西。”
“行話裡,我們把藏東西的地方叫‘金湯’,因為同樣是水,這一處值錢,金光寶氣的,三姓的‘金湯’合起來,就是一本金湯譜,做水鬼的,要記得滾瓜爛熟。”
“這百十年來,我們做的事兒就是去‘開金湯’,金湯在哪條大河,就是哪家的水鬼領頭,不過開金湯很兇險,三姓的水鬼都要到場幫忙。”
“開成功了,領頭的那家拿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