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頁)
虛幻,泓崢蕭瑟,悠然自得。
這也許就是修真人執著於天道的動力,能與天地同在,日夕迤邐此情此景,豐盈溢滿,夫復何求啊!
寄住在瑪民家,我把全部的仇恨殺戮拋之腦後,可別人未必如此,該來的會來,該走的一定要走啊!
留下身上僅有的一百瑪銀,依依惜別之後,我走向奇險的素有“三彎魂斷”之稱的“望關棧道”,再登上西面臨海的“望關石坪”,我就可以凌空虛度,踏上青嵐大陸吉嶺山脈的土地,按水無極上師的指點,去求索解開修習精神力量的終極答案。
“望關棧道”分兩部分,先是兩峰之間二十餘丈的空中索橋,接著是依峰勢而建的突出險道,在懸崖絕壁間定點開鑿石孔,孔中嵌入木樑,以鐵索連線,搭上木板而成。
棧道高低起伏,迂迴跌宕,在雲霧繚繞中,若隱若現,堪稱望關奇觀之一。
人行其上,腳下是直落千仞的深淵,山風吹來,感覺棧道搖搖晃晃,步步驚心啊!
我初臨此景,那種漫步虛空,徜徉於雲海的豁然,令我望峰息心,如痴如醉,心神相契。
緩步登上“望關石坪”,景色又變。
剛才是雲中雁,那此時我就是翱翔蒼穹的鷹,俯瞰的視角無比的開闊,天地彷彿盡收眼底,對岸青嵐大陸的吉嶺山脈更是層巒疊翠,高聳蜿蜒,奇峰嶙峋參差,絕壁怪柏橫生,間或迴盪的一兩聲鳥鳴,清脆悠揚。
前行幾步,臨淵眼見怒海入海口湍流奔騰,轟然作響,潮氣、水霧撲面而來。
對山一道宛如九天銀鏈的瀑布,自兩峰之間依山勢噴瀉而下,直抵崖底,匯入翻滾咆哮,肆虐無忌的洪濤之中,雄渾悲愴,歎為觀止。
“曠遠綿邈,巖岫杳冥。”
我負手靜瞻,看的是胸闊神馳,壯心不已。
我肆無忌憚的外放著自己的精神力量,讓它無限升騰彌散,並不停的調動和變換著頻率,我要尋找一條在沒有壓力之下,不用類似瑪族人的真言密語,也可以觸及玄奧,勾通天地之橋,借自然威勢為我所用的方法。
我彌散的精神力量彷彿瞬間化身為萬事萬物,有的鑽入草莖根鬚,有的成巖成礫,有的與風共舞,有的與水嬉戲……,它們哪個剛剛煥發生機,哪個正處於鼎盛,哪個即將枯萎老化……,一切皆瞭然於心。
驀然,我心神一動,似乎把握住了天地間一線最為神秘的玄奧。
同時,我竟玄而又玄的融入了周圍的景觀,內外冥合,我完全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又真實的存在。
有我無我之間,我即是自然,自然即是我。
當下我的心平靜而愉悅,這樣一個關口,我再做突破,我知曉了紅袍人精神力量堅硬如巖的全部秘密,更堪透了《芥虛典》二十四字箴言的頭兩句“幻化無象,行跡可藏”的核心含義。
原來《芥虛典》的“幻化無象”指的根本不是以精神力量指揮靈力“擬物”那麼簡單,而是以精神力量幻化萬物的本源,山是山,巖是巖,水是水,風是風,萬物在我精神之中沒有變化,我只是把它們的本源屬性與我的精神印記相契合。以後我的精神力量無須真言密語,也可以像山岩一樣堅硬,像流水一樣柔滑,像清風一樣飄逸和迅捷,無形無相,幻化隨心。而“行跡可藏”就是融於自然,在有我無我之間的轉換。
從此,我的“神修”攻克堅冰,登堂入室,境界不可同日而語啊!
' '
第七十二章 知心奪命
“望關石坪”上,我持續流連在圓潤通透的狀態,四周一草一木,一礫一石,蟲蠕鼠躍,尺樹寸泓,無不印映我心,一切都清晰異常,動人魂魄。
所有的生命都迸發出無比激越的張力,儘管弱小,卻蓬勃奮進,沒有一絲一毫灰暗的色調,它們迎風舞動,努力向陽,它們銜草築巢,忙碌不息。
它們在幹什麼?它們在盡己所能的經歷著生命的過程,它們在樸實無華的見證著生命的全部價值,憨直篤定,無怨無悔。
它們感動著我,更一掃我心中尚餘的那點失落的陰霾,我也是一株向陽植,無懼無畏。
躲在暗中的人,你就來吧!
我知道自己並不寂寞,一直有一個上位修真人與我同在,強大、剛毅、心堅如鐵,傲岸如巖,這是我對他生命的全部感知。
他何時來的我不清楚,但當我內外冥合,融入自然時,我就洞悉了他的存在,還有他施加給我的那股至為龐大的壓力。
“一個丹修,居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