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頁)
。
吳橋乃是一個規模並不是很大的小縣,隸屬京師河間府景州,東與寧津縣、陵縣毗連;南與山東德州為鄰,西隔南運河與景縣相望,北與東光縣接壤,四通八達,也算是一個兵家重鎮。
明達得到孔有德背叛訊息後,迅速做出反應,很快就率兵趕到了吳橋附近,如皇太極率八旗精兵圍困大淩河城那樣,將吳橋重重的包圍起來。
要知道吳橋雖也算兵家重地,但四通八達、易攻難守,所以小鎮的規模一直並不是很大。吳橋守軍不多給了孔有德有趁之機,但縣城存糧不多,即使可以吃縣中大戶,但卻維持不了多久,至少比不了祖大壽這廝在大淩河城囤積了大量足夠維持半年之久的糧草。
明達圍了不攻,每日都命善罵者到縣城牆前溜達一圈,罵了孔有德祖宗十八代,罵得隨孔有德一同反叛的叛將們都顏面無光,士氣大跌!
就在叛將之中開始有人暗中考慮是不是真做錯了時,袁崇煥所率的五千騎兵與豪格所領的正藍旗兵卒正面相遇了。
滿洲建奴自小在馬背上摸滾長大,馬術比之大明一方好了不少。但因為大明一方在楊太后的提倡下,大面積的裝配了火器。袁崇煥所率的這五千騎兵更是裝備了由孫元化改進、裝有長長百鍊刺刀的鳥銃,即可用來打鳥、不是,是即可使用火器遠距離作戰,又可近距離與敵人肉搏拼殺,總之威力可比單純的弓箭手或裝配彎刀的騎兵大多了。
五千騎兵遭遇三千八旗精卒,兩者相遇必然爆發激戰……
大明一方雖有火器之威,但豪格所率領的正藍旗精卒幾乎人人精通飛馬射箭。這場正面相遇,雙方都各有損傷。大明一方勝是勝了,卻是殘勝,以差不多一比一傷亡,打得豪格不得不鳴鼓收兵,暫時撤退。
豪格這一撤退,孔有德一方叛徒處境自然變得更加的惡劣。困守吳橋不過短短十多日,就已經鬧得人心惶惶。唆使孔有德叛變的李九成開始更加頻繁的聯絡後金探子,再三懇求後金再次出兵救援。
由於吳橋被圍得水洩不通,與李九成聯絡的探子不可避免的落到了所軍駐紮在遼東的廠衛手中。得知這一訊息,明達腦子靈光一閃,決定將計就計,如歷史上皇太極為了進一步消耗大淩河城中的有生力量,搞了一次假救援……
孔有德以及李九成望後金援軍心切,也來不及研究真假,急忙率軍出吳橋相迎,欲和後金八旗精兵一道前後夾攻,實現突圍,結果顯而易見,上了攸關性命的大當。
孔有德所控的叛軍被殺得大敗,損失十分慘重不說,更讓明軍成功的救下了被俘的孫元化。無奈孔有德只能自斷一腕,拋棄掉大部分潰兵,只帶著數十名親隨,趁著夜色掩護,走水路逃之夭夭。
“魏大人,袁某不辱使命救了孫大人,只是那叛將孔有德逃脫,袁某琢磨其會不會趕去大淩河城,與韃酋匯合。”
“袁兄言之有理。”望了望暗沉的天色,明達轉而對袁崇煥道:“既然如此,不如就讓袁兄再辛苦一遭,率領部下趕去大淩河城,與滿桂將軍一起救援祖(大壽)將軍。”
明達也猜到了孔有德多半是朝著大淩河城方向逃去,不過作為一軍統帥,他親自領軍征討叛將,救援孫元化已經算出格,如果再領軍去追剿孔有德、順便救援祖大壽的話,就有點搶功勞了,所以聽袁崇煥這麼說,明達乾脆順水推舟,讓袁崇煥領軍前往大淩河城。反正袁崇煥這人除了有點愛說大話,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作為國舅爺的明達相信,此次不管是孔有德還是皇太極都落不了好,為今之計他還是護送受了不少磋磨的孫元化回遼東總兵府修養吧。
只不過,就這麼回程是不是太可惜了一點。不行,他要好好想個法子收拾後金一番、回敬一二……
明達再次抬頭望了望只有繁星點點的蒼穹,突然想到幾年前也是這樣的夜晚,他領著一支人數不算多的偏師走山道、穿林子,跑到盛京狠狠的鬧了一通。想到此事,明達搓了搓下頜。要不,這次也故技重施,偷偷溜去盛京再狠鬧一場。
越想越覺得這主意實在妙的明達,在袁崇煥領兵跑去增援困守在大淩河城的守軍後,喚來與他關係甚好的黑雲龍,在他耳邊低語幾句。
黑雲龍這傢伙也是一肚子壞水,一聽明達如此吩咐,立馬嘿嘿的笑道:“魏大人你就放心好了,大兄我定會攪得韃子的老巢盛京天翻地覆。”
歷史上的盛京指的是瀋陽。而在這個時空,因為瀋陽並沒有失陷,所以後金政權的都城盛京並不是瀋陽,而是赫圖阿拉,歷史上的興京。萬曆三十一年□□哈赤遷都於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