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簌作響,數片嫩青柳葉打著旋兒落在青石板上,遠遠飄來哀慼的音樂,崔清一行人向東轉彎,走了數十分鐘,轉過迴廊,眼前聳立一座白牆紅柱寬黑簷建築,五間正房依次排開,並兩間廂房以遊廊連線,幾個坐在臺階上的丫頭見她們來了,一人迎過來,一人打起簾子,一人朝裡喚道,“十三娘來了。”
崔清拾階而上,心裡溫習方才彈幕所說的禮節,躬身踏入房門,只掃了一眼堂內各色裝飾擺設,便注意到端坐於塌上的老夫人,和跪坐兩側的七八名婦人,及她們身後的十來個丫頭,皆是一身麻衣素服。
方才還聽到說話聲,她進來後便低了下去,直至無言,屋子裡燻著濃郁的佛香,刺得她嗓子癢得難受,一丫頭及時遞來軟墊,崔清端端正正跪在上面,一時無言,尷尬的沉默蔓延開來。
[磕頭,稱呼她叫老夫人,]歷史小組早已聯絡語言學家,兩個小組制定了詳細的方案,給出最接近“老夫人”這個詞的音譯,然而,就算是最專業的語言學家,也不敢保證他們的擬音一定是對的,[你得想辦法轉移她們的注意力,少說話。]
崔清深吸口氣,深深拜下去,被眾人圍視的恐慌、生怕被拆穿的恐懼、對前路的迷茫……多種複雜情緒湧入她心頭,等她抬起身來,已是淚盈於睫,哽咽地喚了一句,“老夫人。”
坐在塌上的老婦人“哎“地應了一聲,摟著身邊的丫鬟哭成一團,兩側坐著的婦人無一不應景地低頭抹淚,林媽媽將她扶起來,坐在左側下首最後一個席墊上,她帕子掩著臉,吸了吸鼻子,視線從左到右慢慢掃一圈。
“從喪服的形制來看,”歷史學家分成兩組,一組實時指導,一組分析到手的資料,“坐在右邊第三位的婦人和崔清身上的款式一樣,她很有可能是死者的母親,也就是十三孃的婆婆,那麼坐在塌上的老婦人,想來該是婆婆的婆婆。”
儘管處於人生地不熟的境地,但看著彈幕一行行劃過,崔清便好像有了主心骨般,擦了擦臉上的淚珠,端坐在席上。
丫頭們低聲勸解一番,室內哭聲漸止,她們開始用崔清完全聽不懂的話交談,饒是語言學家研究中古漢語造詣頗深,面對語速極快、夾雜各地口音的方言,也很難做到同聲傳譯。
“先翻譯個大概,”語言組組長向陳仁提交申請,“如果能把音訊帶出去,我可以讓我的研究生幫忙翻,速度會更快。”
婦人們所說的大多是葬禮流程事項,陳仁思考片刻後便同意了語言組的要求,但要經過研究所的背景稽核以及簽訂保密協議,正在此時,他的助手傳來訊息,周箏請來了一個微表情識別專家團隊。
這事周箏沒和他打過招呼。
新來的團隊很快熟悉了微紀錄片似的直播錄影,不過十分鐘,他們就整理出一大堆資料,皆放入報告中,其中一個人的表情讓團隊隊長聯絡陳仁道,“右3目標在看向螢幕時表情不同尋常,我們希望能再多給她一點鏡頭。”
接到彈幕要求的崔清調整自己坐姿角度,讓她的“婆婆”時刻出現在自己的眼睛余光中,沒過多久,“婆婆”突然看向她,還慈祥地微笑著說些什麼,崔清提起了心,很快,幾行字在她視野裡接連劃過。
[她看向你的一瞬間眉毛下沉,雙唇緊閉,唇角下滑,這是一個極富敵意和攻擊的微表情。]微表情小組捕捉到這個重要表情。
[她說今日小斂,守夜,你身體柔弱,恐怕撐不住。]語言小組立刻將話語翻譯出來。
[她想阻止你去參加喪禮,]陳仁推測,[敵意從何而來暫且不提,你身為剛入門的妻子不守夜,恐怕外界會有不少非議。]
至於所謂的喪禮流程,唐史學研究專家不是吃素的,更何況十三娘遠嫁而來,此地少有熟識之人,正好可以趁這個時機熟悉唐朝禮儀,以免今後露出破綻。
崔清心下分明,正要婉拒“婆婆”的好意,此時出去的丫頭打起簾子,一陣涼風吹過,她的嗓子好像有數只蟲子在爬,捂嘴劇烈地咳嗽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參考
梳妝:《女史箴圖》
刷牙洗臉什麼的資料太雜了,大概有百度百科、雜七雜八的科普文章,還有《香料及唐代社會生活》
吃食:《唐代飲食》
園林建築佈局:《唐代小說中的園林研究》;紀錄片《園林》 第四集 寫在大地上的詩
第4章 小青龍湯
聽到螢幕裡傳來的咳嗽聲,陳仁臉色大變,立刻叫人請醫藥組過來待命。古代的感冒可不像現代那麼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