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子裡看家。
新搬的院子離後院主屋著實有些遠,快步走也得近二十分鐘,好在當她步入婆母正房廳堂時,發現楊夫人還未來,倒是三位妯娌已然到位,她找著自己的位置跪坐而下,方鬆了口氣。
婆母未至,三名嫂嫂倒也坐得住,一人捧著個杯子一聲不發,十分鐘後,第二道訊息報來,稱兩位娘子與客人已至府門。
楊夫人這才從小佛堂裡轉出來,一個眼神也不朝她們瞥一眼,兀自低頭數佛珠,臉上一點高興的表情都沒有。
“難道五娘和六娘不是她親生的?”崔清在腦海裡猜測道,“不然怎麼如此冷淡。”
[至少有一個是親生的吧,]歷史小組拿捏不準,[庶女的表兄妹到府,怎麼可能讓嫂子來迎。]
“說起來,我還沒見過建寧公,也沒見過他的妾室。”她這才意識到自己並不瞭解府裡的人。
和直播間的研究小組竊竊私語不久,屋外報了一聲,“五娘、六娘、陳十娘到了。”
崔清正襟危坐,只聽簾聲掀動,五六個丫頭擁簇著三個娘子進來,頭一個吊著三角眼,臉上半點笑意都無,第二個臉型圓潤,身量尚小,見堂上諸多人,不免露怯,第三個慈眉善目,臉寬耳長,一副佛像,似乎聽說兄長猝死,俱穿一身素服。三人一進,倒頭即拜,口稱“母親”、“姨母”。
“都來了,見過你三位嫂嫂,”楊夫人不喜不悲,微一頜首,若不是見過她為李玦傷心落淚的模樣,崔清當真要以為她是個冷心冷面之人。
三位娘子皆來拜見,一時間,堂上嘰嘰喳喳好不熱鬧,崔清聽力口語尚未出師,她們說話又帶著福建口音——或許是住久了——猛地一聽還回不過神來,只好端出笑容,頻頻點頭。
“院子可清出來了?”沒過多久,婆母問向大嫂,得到對方肯定的答覆後,便道,“你們趕路辛苦,還不快去歇歇,別總纏著嫂嫂,她們還有正經事要做。”
三位娘子福禮應是,自下去不提。
“五娘被我慣壞了,”楊夫人掃了一眼廳堂諸人,道,“十三娘,你出身名門,多和她走動走動,免得日後出嫁,還一副孩子性。”
得了此話的崔清只好再拜應是,婆母點點頭,靠向榻上的隱囊,三人早看懂眼色,紛紛告辭回房。
“這楊夫人在打什麼主意,”走出屋子,崔清才膽戰心驚地在腦海裡說,“我看五娘最多十二三歲吧,那話裡意思是我得陪她到出嫁?她要留我在這守孝?可怕。”
[她有這個意思?]她不說,歷史小組還沒想到這茬,畢竟在他們看來,這只是一次正常的叮囑,不過,[你這麼一提,倒是有幾分道理。]
不得不說,女性在琢磨語氣、用詞這些事情上有著驚人的天賦,有時一個眼神、一句意味不明的話,男人們還一臉懵比,女人早已明爭暗鬥好幾個回合了。
[她不是不喜歡你嗎?]歷史小組討論了幾分鐘,依然沒找到答案,[嫁過來第一天就死了丈夫,為什麼還要把你留在身邊扎眼睛。]
“呵,”眼看春光明媚,嫩綠柳枝倒映在小河河面上,被一群火紅金魚攪亂,崔清在心底冷笑一聲,“所以說你們不懂女人。”
默默將這番話收入耳中的陳仁清清嗓子,對一旁待命的警衛員道,“你去打個電話,約之前我們合作過的心理學家。”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失衡的現象,”電話裡,聽過來龍去脈的心理學家用簡單易懂的詞形容道,“新婚之日,兒子死了,兒媳卻安然無事,很容易將兒子的死遷怒給兒媳,加上你說這個婆婆又封建迷信,更有可能無視客觀原因,將憤怒和悲傷發洩在無辜的人身上。”
“所以,”崔清一邊走一邊在直播間裡解釋,“她更希望把我放在眼皮子底下,有事沒事找個茬,豈不美滋滋?”
[最近她都沒找你的麻煩啊,]歷史小組半信半疑。
“那一定是她沒空!”崔清篤定地回答,“五娘一看就不是什麼好相處的人,她自己沒時間,就讓女兒過來找我的錯。”
[會不會是你想太多了?]研究小組開始翻閱被害妄想症的相關征兆、引發原因以及治療方案。
正走著,崔清突然停下步伐,身形緊繃地盯著前面草叢,墨香和胡兒也跟著停下腳步,向前張望。
陳仁一眼看到螢幕裡草叢邊泥土上印著的兩朵梅花印。
“喵~”還未等他反應過來,便看到一隻白皮黑爪貓咪優雅地擠出一叢草,抬起圓滾滾的小臉,朝螢幕軟軟地叫了一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