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他們沒想那麼多,就是想佔點便宜呀。
林亦聽了里正的話,在心裡為江里正點了個贊,江里正處理的還是挺好的,而且他當了20年的里正,村裡人對於他還是很信服的,所以由里正出面效果會很好,最主要的是,他還在孝期低調點會好些,這樣他就是配合里正的工作,幫助村裡人,而不是把自己放到主導位置上。
☆、第 24 章
江里正看大家沒什麼問題,組織大家排好隊:“現在都按排隊的順序登記,每家每戶可以分到2畝荒地種植枸杞樹,都按照順序來啊,都有地。”
這是跟林亦算好了的,村裡現在是110戶人家,荒地是230畝地,每家每戶分到兩畝地,還餘下十畝地,這十畝地大家都看著呢,不好辦啊。
後來林亦建議成為村裡用地,得來的收入用來建設村裡,可以修橋鋪路,修繕祠堂,甚至可以蓋座私塾,這樣他們村裡的娃娃都能讀書,還可以幫助一些貧困人家。
里正當時聽了林亦的話,心裡這個激動,到時候他們村裡的娃娃都能讀書了,在有人考個狀元,那他們村會成為這十里八鄉最有名望的村子了呵呵。林亦要是知道里正心裡的想法,一定會說您老想多了,還狀元呢!
做為村裡最有學問的人“囧”林亦要幫助大家做登記,心裡不由感慨,現在的人真樸實,里正隨便幾句話,大家竟然都響應了!
林亦寫字的速度很快,很快就把大家的情況登記完,把登記好的紙教給里正,剩下的就沒他什麼事了,所以跟里正打完招呼,他就先回去了。
江里正看著手上的紙,心想這亦哥兒寫的字是真好看啊,劉老根家的小兒子長盛寫的字可比這差遠了,他家兒子當年就讀了兩年書就不讀了,說夫子講的東西他聽不懂,把他氣的,當時就給了他一頓鞋底,後來看真不是那塊料就放棄了,現在孫子也到了讀書的年齡了,該給他們找個私塾了,家裡有這條件就不能虧著孩子了,唉希望他孫子讀書能比他老子強吧。
他們村子和別的村子雖然不同,但是還是遵守祖先留下來的遺訓,成親就分家,據說是效仿皇家,你沒看上百年了,皇家都太太平平的。
家裡的孩子都成親後,老人可以選擇么兒或者大兒子一起過,分家時會按照老人的意願分,所以他們村現在是110戶獨立戶,那些沒分家的可能就吃點虧,這是沒辦法的事,地就這些肯定要按照戶籍分,大多數人家都沒意見,你少數人有意見也沒用,翻不起浪花。
江里正告訴大家晚上都把戶籍送到他家,明天用來辦地契用。
江里正摸著鬍子看向人群裡:“楊雙柱、李二牛、劉長根、鄭安生、江南你們五個明天起到亦哥兒家,跟他學習怎麼培育樹苗,怎麼種植,這些你們都要好好學,以後村裡人種的枸杞樹,有什麼問題都要問你們,以後不能總是打擾亦哥兒;他是要讀書,是要考功名的,人家已經幫了我們這麼多,我們可不能耽誤人家了。”他挑選的這幾個後生都是老實肯幹,品行都沒得說,還都有幾分機靈,江南是他二兒子,腦筋比他哥活泛,就是不愛讀書。。。
被叫到的幾人心裡都非常興奮,他們長這麼大還沒被委派過這麼重要的任務,一定要好好幹。
村裡其他人聽了紛紛表示里正說的對,可不能耽誤亦哥兒讀書,心裡對林亦都非常感激,捫心自問他們要是有這種方法會教給別人嗎,眾人在心裡同時搖頭。。。
江里正看都安排完了,都沒什麼事了,就叫眾人散了。
眾人散去後,在路上還在熱烈的討論,幾家歡喜幾家愁,家裡都分過家的當然高興了,那些家裡沒分家的也只能暗暗嘆息。
劉老漢帶著兒子和兒媳婦小陳氏回家,一路上他們家還是比較沉默的,他們家還沒有分家,所以就分到兩畝荒地。
小陳氏看著相公和公公都不說話,她也沒吱聲,她能說什麼,家裡沒分家也不能怪公公婆婆,畢竟小叔才15歲,沒成家是正常的。
她也不是那種無理取鬧的人,他對小叔子有意見,是因為小叔劉長盛,讀書讀的沒良心,他們家裡人每天挨著累,用腰帶勒緊肚皮供著他讀書,但是他回報給他們的是什麼,遊手好閒不說,整天端著讀書人的架子,竟然看不起他們。
她就不明白了,讀書不是讓人能明事理嗎,怎麼她沒在小叔劉長盛身上看到啊,真是讀書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就這樣的人就算他有一天考上功名了,也是個沒良心的主,啥也指不上他的。
這樣的人,憑什麼讓她家毫無怨言的付出啊,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