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張嬤嬤點了點頭:“奴婢端給她喝。可二小姐不喝,還,還說這藥賜給老奴喝——”
在場的人再看張嬤嬤那張淌滿虛汗蒼白的臉,可見,張嬤嬤突如其來的大病是怎麼來的。
王氏青著一張臉。
底下所有人垂下腦袋。
王氏冷笑一聲:“把嬤嬤扶下去。”
張嬤嬤一聽,有些驚慌,趴倒在地上,往地上磕腦袋說:“是奴才辦事不力,請夫人怪罪——”
“嬤嬤。”王氏溫言軟語,扶起她,“你哪裡有錯。永芝堂的楊大夫,不是誰都請的來的。好不容易幫她請了大夫,開了名貴的藥方,她不吃,是她想讓老爺和我傷心罷了。嬤嬤身體要緊,我讓人煎碗烏梅湯給嬤嬤喝了,嬤嬤在屋裡躺上一日,明日身體應該無礙。”
“老奴感謝夫人。”張嬤嬤感激地老淚縱橫,再三磕了腦袋,才被人扶了出去。
夜晚,沒有被人打擾的李敏,養精蓄銳地睡了一個下午,精神養了些,可以勉強坐起身。
念夏在屋裡點了盞燈,和王德勝說著:“將小姐吩咐的粥端上來吧。”
王德勝走出去取粥。
打了盆水,念夏擰了條汗巾,給李敏擦汗,邊說起在王氏那裡打聽到的訊息:“張嬤嬤回屋裡修養去了。廚房給她熬了碗烏梅湯。聽說如今精神是好了不少。”
烏梅湯?
止瀉藥。
看來這府裡也有能人,是懂藥的。李敏思考時,王德勝端著備好的粥進來。念夏拿起把勺子,在碗裡翻了翻,讓李敏檢視裡面放的藥對不對。
藥膳不是可以隨意做的,是藥三分毒,無論是什麼藥,以什麼方式給人吃。
李敏檢視粥裡,除了黃芪和山藥,有一片圓圓小小的——人參片?
念夏見她發現,說:“奴婢聽小姐在夢裡說是要吃人參。奴婢就此讓王德勝到徐氏藥堂抓藥時問問。”
☆、【3】徐氏藥堂(人參)
徐氏藥堂,顧名思義,徐氏開的,在京城共有兩家,僅此兩家,是很小的藥鋪,比起天下知名的永芝堂,普濟局等,是差遠了。可是,這個徐氏藥堂,對於李敏的意義非同小可。因為,這是李敏的親孃徐氏留給李敏的財產。
想當初,徐氏帶著徐氏藥堂嫁給李大同,即如今的李尚書時,王氏只是李大同的妾,一個姨娘。可惜徐氏死的早。後來,王氏被李大同扶了正,李敏唯一的嫡女身份因此不保。
王氏得以被扶正的機會,得益於王氏的兄長王兆雄考中了太醫院。當了御醫的王兆雄,以一個名方治好了皇宮裡某位貴人的病。龍顏喜悅,大賞王兆雄。王兆雄之後與天下三大藥局之一的永芝堂有了業務聯絡。
李大同在政務上兢兢業業,只苦於沒有人脈在宮內走動。扶了王氏當正室,也有巴結王兆雄的意思。
李敏富有興趣地聽著,只要有關醫藥的事,事關本行,都會引起她興趣。
說這個王兆雄,年紀快四十了才考中太醫院。
有人據此說王兆雄是大器晚成。
李敏卻回想起祖父說過的話。
祖父說:當大夫的,靠的是經驗。不到三十的大夫不用看,必是醫不好人的。能醫好人也是撞了運氣。但是李敏你不同,你自小隨我抓藥習醫,與古代學徒大致相同,若有天賦,二十出頭,也能小有名氣。
祖父的話應驗了。
她二十幾歲考中博士生,是當年一批考中博士裡頭最年輕的學生。
其它科目若是有十幾歲高中狀元的並不稀奇,但是學醫不同,憑她二十幾的年紀能得到博士生導師的認同,全靠從小帶她大的祖父的功勞。
說了一大堆的念夏,驚奇地發現李敏竟然耐心聽了進去。要換做以前的李敏,只要聽見醫藥二字,都眉頭皺緊,嫌惡地讓她閉嘴。因為李敏從小身體虛弱,吃藥吃怕了。
“藥是七分毒,不可以多吃。”李敏能察覺出自己這幅身體自小被灌了太多的藥,以至於沒病吃藥都能吃出病來。再有那虎視眈眈的王氏,有點耍弄醫藥的本事,給這個身體再弄點不對症的藥,這身體也就慘了。
治什麼病都好,最重要的是溯源,知道病因,對症下藥,必然藥到病除。
李敏決定好好調養這幅身體。
有好身體,革命才有本錢嘛!
低頭,拿筷子夾出那片圓圓的人參片,放在嘴巴里品嚐。閉上眼,參片的餘味在舌尖上氾濫,可見這薄薄的一片參,經過與粥熬煮以後,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