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1/4 頁)
大叔。
第一次見面滿身仙氣邋遢成酒仙的大叔,與眼前穿著官袍戴著王爺帽子盡享榮華富貴,是隻比皇帝位子低一等的他是不是有些不同。
李敏是第一眼就認出來了,在他眼珠子看著她含著那抹似笑非笑時,這樣美麗的深沉的眼珠子,只有大叔才能具有,世上只有一雙,舉世無雙,不會有其他人可以與之比擬。
正因為如此,李敏忽然才恍悟,什麼叫做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差別太大了。
流浪漢等於護國公?
像是野人一樣的頭髮鬍子,原來真的是可以糊弄人的。可以把一個舉世美男子變裝稱為三流的流浪漢的。
奢華的大馬車在下山的山路上行進著,馬車裡安靜注視的兩個人,與外面前後給馬車護駕那排山倒海的部隊形成了鮮明對比。
耳畔,突然傳來一道巨響。李敏一驚,回頭,隔著車簾可以聽見,轟隆隆的,京師城門大敞,塵土飛揚,鐵蹄排進,百姓高呼,這些巨大的聲音,都猶如潮水一樣把她和他包圍在了一起。
眼前尊貴的男子,只是一隻手指輕輕捻著朝珠中最碩大的那一顆珠子,眉角飛揚,像是對她此刻臉上表露出來的一絲驚訝感到好笑,說:“怎麼,到現在還不知道你自己嫁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男人嗎?”
她嫁的是一個,率領千軍萬馬,可以兵臨皇帝城下,民望甚高,怎麼看,都是一個可以令皇上都忌憚三分的,不得了的男人。
百聞不如一見。再怎麼聽說的事,都比不上親眼一睹。
這等盛景,只讓李敏脊樑骨上悄然爬上來一層汗。
不怪,那些人無論死活都要看這個男人死了沒有。
真正瞎了眼睛的,不用說,是王氏和李瑩。
說起來,這護國公的版本,百姓之間流傳的實在太多樣了。因著護國公屬地在北燕,歷代護國公,都是喜歡拖兒帶口的,在北燕居住,駐紮兵營,抵禦外敵,為朝廷效力。所以,護國公是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一般都是不進京面聖的。
導致很多人,幾乎都沒有親眼看過朱隸。對於朱隸的傳聞也就越傳越離譜。還有尤氏,低調到從來在外人面前張口閉口都不談老公兒子,對外界傳言的東西都不加以辯解。
誤會,加上不可靠的謠言疊加,再加上自己人都沒想過闢謠。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後,王氏和李瑩等人,對護國公府以及護國公的理解,只停留在了王氏一套衣服穿幾年的貧瘠,以及朱隸活像魔鬼殺人不眨眼的可怕傳說下。
可以說,當聽說容妃有意拉攏尚書府,向尚書府提親開始,李瑩已經開始不遺餘力勾引朱璃了。以尚書府的能力,是難以抵禦容妃和護國公府的勢力的,所以,勾結朱璃三皇子府以及靜妃是必要的。
朱隸在邊疆打仗,保家衛國,有什麼用?她李瑩要的是能給她享受榮華富貴的男子。朱隸不過是個臣子,怎能比得上將來有機會登基當上皇帝的男子。
英雄好漢不過是個蠢蛋,保家衛國更是蠢到沒有再蠢的人。她李瑩不是野心大,只是不想嫁個蠢貨。
可是,當護國公府用盛大的聘禮來迎娶李敏那一天開始,王氏和李瑩都感覺到哪裡不對了。貌似,哪兒和傳說中有不同了。對此,她們只能用李敏嫁的是寡婦再三安慰自己沒有下錯棋。直到今時今日,在聽說李敏被皇帝賜死時,兩人還想著幸好當初怎麼甩了護國公這個包袱。
李大同在衙門裡,卻是沒有像王氏和李瑩,聽到皇帝賜李敏死的訊息之後露出喜悅或是堪憂的表情。王氏他知道,小心眼。而論朝廷大事,要不是王氏的長兄王兆雄在宮裡訊息最多,真的是,隨時都可以在陰溝裡被人翻船。
他沒有第一時間回尚書府。老太太派了人過來給他傳話,怕他不知道。不,他是知道的。萬曆爺在擬這道聖旨之前,還專門把他請過去了玉清宮議事。
萬曆爺說:為了國家,為了朝廷,你看看,萬民請願的帖子都送到我這裡來,我作為皇帝要時不答應,是不是很不像為民著想的皇帝?
李大同那時候是一懵,腦子裡全湧進了潮水的感覺,分不清東南西北,不是因為自己女兒要被賜死了的緣故。猶如王氏所想的,其實他對李敏這個女兒的感情並不算是最多的。他那麼多女兒,加上外面小三小四給他生養的,他是比較關心兒子。
萬曆爺問:李大人,李愛卿,你有什麼好的建議給朕排憂解難?
李大同啪,兩膝跪地,叩首謝恩。那時候起,他心裡清楚了,他這個二女兒,尚書府裡一直以來最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