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頁)
三日後。
兩國實力地位對等,目前又是友好同盟的狀態,作為皇帝,秦煜陽於情於理都需要親自出席大朝會,接受南梁使臣的朝見。這幾天來他的情況有了些起色,但好轉得十分有限,整個人看上去依舊病怏怏的。站在文武百官的最前列,楚清音撇過眼去悄悄打量著他身上那套華麗繁複的天子袞冕,不禁暗中擔心起便宜皇兄的孱弱身板,會不會被這套沉重的禮服給壓垮了。
不過,比起秦煜陽,顯然還是被逼婚的她自己更加需要擔心一些。
三天前秦景陽傳回的那張字條,她下午回到府上後也看到了。根據楚汐音的描述與襄王的分析,那位常寧長公主身上顯然有著不可見光的秘密。倘若她真是假的,那麼自己這邊可以理直氣壯地回拒這樁婚事不說,同時也得到了一個給南梁下面子的絕佳機會。
當然,這一切還是需要有力的證據作支撐的。現階段想要直接從使臣團裡抓個人來審問顯然不靠譜,虞冕那個人不好惹,若是行動草率了,很可能被他抓住把柄,倒打一耙。在與程徽商量過後,楚清音當即派出了數名密探,前往南梁使臣一路前來時、沿途經過的各個城鎮,向地方官員索要當時使臣團透過關卡時的記錄,以期能找到一些有幫助的資訊。
後來在和秦景陽商量過後,長史又去拜託了秦玉昭,去調取使臣們跨越國境、進入北周時記載。這一份是最詳細也最有效的,只可惜受路程所限,恐怕最快情況下傳回來也需要半個多月。
在等待訊息的這短時間內,他們所要做的,便是活用“拖”字訣了。
“南梁使臣,入朝覲見——!”
外面的宣禮太監尖著嗓子高聲喊道。楚清音連忙收回思緒,同其他人一樣轉過頭去,看向大殿門口。
虞冕率領著十數名從屬官員,自殿外緩步而入。他今日換上了一身緋紅色的官員朝服,更襯得面容斯文俊朗,周身上下都透著不卑不亢的從容氣度。青年行至玉階下停步,向著秦煜陽深揖一禮,朗聲道:“南梁侍中虞冕,參見北周國主!”
“久聞虞三公子風華絕代,才貌雙全,今日一見,果真盛名之下無虛士。”秦煜陽笑道,“貴使三日前抵達京師,朕本該親自相迎,無奈身體欠安,只得委託皇弟代為招待。若有不周,便請使者包涵了。”
“豈敢。陛下言重了。”虞冕拱手道。說罷,從袖中抽出兩份摺子,雙手奉上,“此為禮單以及敝國國主寫給陛下的書信一封,請陛下過目。”
“哦?”秦煜陽挑眉,吩咐道,“高懷恩。”
站在一旁的內廷大總管得了令,下去接過兩封摺子,呈給秦煜陽。皇帝先開啟禮單,草草瀏覽過後,便放在一邊;又拆開了孟煦的書信,這次卻是一字一句,細細閱讀。
大殿內一片安靜。楚清音盯著虞冕,後者依舊保持著微微欠身的恭敬姿態站在原地,垂眼望著面前腳下的金磚,神情泰然自若,彷彿對她的審視毫無所覺。
“貴國國主希冀兩國能夠世代友好的善意,朕已經接收到了。”許久,秦煜陽終於放下那封信,復又看向站在下面的青年,“擴大通商規模、放寬彼此間邊關出入限制等事,朕還要與大臣們再做進一步商議,才能給予貴國明確的答覆。不過信中有一事,朕倒想現在問一問——貴國的常寧長公主遠道而來,便是為了嫁與我皇弟為妻的麼?”
孟煦所寫的這封信以火漆密封,不曾拆開,因此虞冕也不知道內容。聽說自家皇帝竟是將襄王這個目標明明白白地寫在了信中,他也不由得有些訝異,忙道:“正是。常寧長公主乃敝國世宗皇帝嫡出,與襄王身份恰好相稱。若能結為連理,想必定能鞏固南梁與北周的和盟關係,不失為一段佳話。”
“六弟,你覺得如何?”秦煜陽聽罷,也不發表評價,而是轉而看向楚清音。
楚清音思忖了一下,拱手道:“皇兄,臣弟斗膽,想要先於常寧長公主見上一面,再做決定。”
一言既出,不單單是虞冕與秦煜陽,其他旁觀的文武百官之中也有不少人露出了詫異的神情。虞冕最先回過神來,低聲道:“襄王,只怕此舉……於禮不合。”
“於禮不合?”楚清音轉過來看向他,“那麼我倒要問問虞侍中了。公主既然來到我北周,便也在使臣之列,本王替皇兄監國攝政,想要會見一個使臣,又有何不可?再者說,自古兩國和親,男方去女方的國家朝見,要下嫁的公主尚且有可以躲在紗簾後面,偷偷看自己的未來夫婿一眼,難道本王這個男人反倒連事先了解的權利都沒有了?”她眯起眼來,“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