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了他的打算後,寧喬也同意了。
唐靜秋對於安國兩人的想法也很是支援的。
安國的歲數也不小了,是該結婚了,現在結婚了,那孫子還會遠嗎?唐靜秋喜滋滋的在腦海中幻想著白白胖胖的大孫子,心裡高興極了!
大伯母唐靜秋的行動力那是沒的說,這不,1個月後大哥安國就要結婚了。
當時是憑票供應商品的年代,有些東西也得提前很久才能買到,由於時間比較緊張,所以婚禮有些倉促,但是絕不簡陋。
七十年代的時候人們講究“三大件”,即縫紉機、腳踏車、手錶,有的還要加上收音機,故被稱為“三轉一響”。在安家村呢,農民們票證不多,所以大多要呢大衣、布料、皮鞋和手錶之類的。
唐靜秋是個大方的人,不僅用石灰將家裡的四壁刷白,在家裡新打了大立櫃、雙人床、寫字檯等傢俱,還給寧喬買了一塊瑞士手錶,一個毛毯,三個被面、三個褥面,分別是粉色的、翠綠色的緞子面料,最後還給了100元的聘禮錢。
寧喬家裡的父母都沒有來,不過倒是郵過來一些錢,讓她自己準備。
寧喬婚禮前用聘禮做了三床被褥和2身新衣服,知青點的女同志們有的會手工的利用休息時間幫著寧喬繡很多窗簾、門簾、被面、褥面等作為自己的嫁妝,大多是選的鴛鴦、喜鵲、孔雀圖案的蘊含喜慶的圖案。
婚禮一週前大哥和寧喬去了縣裡照了結婚照,辦了登記結婚。
安茹好奇的拿著大哥安國的結婚證觀看,,結婚證的底色偏黃,四周用桃子、石榴、玉米、稻穗、麥子等圖案包圍成長方形邊框,正上方一個帶有五角星的徽章,四面國旗各插兩邊,給她的印象就像是個獎狀一般。
大哥安國結婚那一天是1970年7月的一個很平常的日子。
70年代的農村婚禮,喜慶而熱鬧,迎親的隊伍都是天不亮就出發了。去時為了趕時間,隊伍都不大講究,正式的儀式都在接到新娘以後。
新娘子們這邊一大早,手巧的李文月就拿出紅紙剪出6個大紅喜字,貼在了知青點黑舊的門窗上。
接到新娘子之後,氣氛才真正的活躍起來。
隊伍的最前面是兩個10來歲的小男孩,分別是安謹和安樹林,他們一人扛一面標準的五星紅旗賣力的揮舞著。
紅旗後是手持鑼、鼓、鑔的敲鼓手一群農村壯漢,他們“鏘……鏘……赤,鏘……鏘……赤”的敲著,尤其到了那幹活的田邊鏗鏘的鑼鼓就敲得更大聲了。
幹活的社員們聽見遠處傳來的嘈雜的聲音,也都紛紛的放下鋤頭、放下手中的農活來看看熱鬧,生產隊長就是看見了也不干涉,畢竟麼,吹吹打打的婚禮也算是這寂寞年代難得一見的一抹亮色了。
在往後幾米遠處就是今天的主角新郎安國,新郎安國一身藍卡其布的衣褲,嶄新的白邊千層底布鞋,面帶喜色、目不斜視正步向前。
後邊就是趕著的牛車,車上面坐著新娘子,只見新娘子低著頭、表情既羞澀又緊張,那模樣就是被後面看熱鬧起鬨的人弄得手足無措,後面的是他們腳下虎虎生風,抬著寧喬的嫁妝,有櫃子、箱子、椅子各一對,洗臉架、腳盆各一個,被子、枕頭、鏡子、梳子等日用品。
迎親隊伍快到安家時,安慶昌就放起了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還沒響完,硝煙還未散開,一群小孩就上前爭搶鞭炮成一團,安文也在其中,安茹看著他得意洋洋的樣子,想必是成功的搶到了。
傳說換牙的小孩讓新娘摸一下牙齦,新牙會很快長出來。所以大哥結婚時,沈翠翠不顧安茹的反對,壓著安茹就把她拉到寧喬面前,讓她摸了一下安茹的缺牙巴。等寧喬摸完,安茹就立馬推開沈翠翠,連忙想外跑去,看到平時一副小大人模樣的安茹羞窘的樣子,周圍的人都大聲的笑了起來,安茹聽到身後傳來的一陣鬨笑聲,尷尬的想要找個地洞鑽進去。
抬回來的嫁妝並不急著往屋裡弄,而是放在大家都能看到的院子裡,讓來客一一參觀。
婚禮就這樣舉行了。
安老爺子身份高,為主婚人,首先是向□□像三鞠躬,這個時候的人是打心眼裡尊敬毛的,所以幾乎家家戶戶室內重要的位置都掛有主席像。之後新娘子就進入了洞房。
滾床。為了圖吉利和好兆頭,祈求多子多福,所以要請小孩子滾床。安才作為新郎的弟弟,是個男孩子,長的又是白白胖胖的,所以就被選做滾床的最佳人選。
安才是小嬸趙小花的小兒子,今年才不過3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