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頁)
旨的太監匆匆走來。並不是侍奉了兩代君王的大理寺掌印太監高嚴。隨著洛階下獄,高嚴也漸漸失勢了,待到新皇登基,這內廷之中也不再是他的天下了。
“永安王硬闖聖上寢殿,意圖不軌,現已拿下押入大牢。聖上因此受了驚,忽然咳血暴斃而亡。”
隨著太監刺耳的聲音,對政治敏感如張安夷和沈未,已經意識到了事情有蹊蹺,這一切的一切彷彿都有人在背後操控。
而這個人也已經浮出了水面——裘皇后。
“張大人,皇后娘娘請您和內閣其他幾位大人一同過去,商量要事。”
皇宮的喪鐘敲響後,京城各大寺廟也要鳴鐘三萬下。頃刻間,冗長的鐘聲掩蓋了京城原有的繁華與喧鬧。
自天矇矇亮便醒來的阮慕陽聽到外面傳來的鐘聲,渾身一震。站了起來走到房門口。
她望著皇宮的方向抿了抿唇,神色凝重。
這是喪鐘聲,靈帝終於“駕崩”了。裘皇后能把靈帝駕崩的事情公佈出來,看來是他們的計謀成了,謝昭敗了。
在一片不知道是真心還是假意的哭喪聲之中,阮慕陽緩緩地勾起了唇,露出了一抹平靜的微笑。
靈帝生前就有了退位的打算,將一切都安排妥當了,自然不會有人質疑皇位的繼承,也不會出現像武帝駕崩時那樣血雨腥風的場面。內廷之中有裘皇后,朝堂上有張安夷,一切處理得井然有序,平靜極了。
可是,只有深涉其中的人才知道,這看似平靜的局面之下,有多少勾心鬥角,有多少計中計,驚險程度絲毫不亞於當年。
回顧靈帝這一生,十分傳奇又十分荒唐。
他由武帝最鍾愛的孝靜皇后所生,出生之時便被立為了太子。這太子一當就是二十五年,在武帝晚年好幾次險些被廢。坐上皇位後,他不務朝政、沉迷煉丹,優柔寡斷,致使朝中出現了洛階這樣隻手遮天的奸佞,朝外出現了永安王那樣手握重兵的藩王,可謂是內憂外患。
靈帝當了二十五年的太子,在位卻僅僅四年,即便是放眼前朝,也是絕無僅有,是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但是這短短四年之中,也有許多大事值得載入史冊,許多人值得青史留名、或者遺臭萬年。其中最大的三件事便是:組織編纂曠世奇書《平樂大典》、江寒雲上奏死劾洛階七大罪狀、刑部門口監生血流成河。
至於這麼多人之中,最該提到的便是東宮的謀士、右中允尹濟,將來的一代明臣。
靈帝駕崩後的第三天,十歲的太子謝深繼位,改國號新德,這一年為新德元年,史稱元帝。
原建極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先帝欽點的輔政大臣張安夷,任中極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內閣首輔,加封少師,從一品。
至此,張安夷成了本朝加上前朝最年輕的內閣首輔,此時的他還不到三十歲,已經尊貴至極,受人敬仰。
元帝登基後頒佈的第一道聖旨便是四日之後、靈帝的頭七一過就處斬永安王謝昭。
緊接著就是對一批官員的任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提拔原翰林院侍讀、右中允尹濟任戶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內閣。
在旁人看來,做太子講師的尹濟近水樓臺先得月,一步登天。
可在這份任命之中。張安夷卻察覺出了些什麼。
“尹大人蟄伏了這麼久,終於可以嶄露頭角了。”張安夷臉上帶著溫溫的笑,眼中一片漆黑,情緒不明。
尹濟謙虛地答道:“還未恭喜張大人,榮升內閣首輔,往後還請張大人多多指點。”
“自然。”張安夷眼中閃過冷然。
在靈帝駕崩的第二日,張府的護衛便被撤了,阮慕陽的出入也不再受到限制了。
忙著處理靈帝的喪事,又要忙著新帝的登基大典,張安夷每晚都要到深夜才能回來,早上又是早早地出門。
當聽到新帝下旨處斬謝昭的時候,阮慕陽這一世心中始終壓著她的石頭終於消失了,心中激盪。她原本只是侍郎府的小姐。而他是王爺,能力懸殊如雲泥,想要報仇簡直比登天還要難。但是花了這麼多年,憑著心中的執念,小心謹慎、步步為營、機關算盡,她終於完成了這不可能完成的事。
她終於做到了。
這一世,她從一個侍郎府的小姐成為了一朝宰輔之妻、內閣第一夫人,而他從一個尊貴的王爺淪為了階下囚、即將奔赴黃泉。
不,這還不夠。她要讓他知道他是怎麼輸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