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1/4 頁)
村裡眾人有些麻木,更多的是絕望。三百斤,一些人暖房全部的收成都沒有一百斤,他們倒是說得容易。而且在糧食還不是秋收過後,而是現在就要。
這分明……就是奔著人來的。
稍微有些常識的人都知道,從五月開始,或者更早一點,到秋收這段時間,叫做“青黃不接。”就是剛好家中沒有糧食,只等著地裡收成回來才能填飽肚子,他們這個時候來,分明就是想要眾人交不出糧,直接出人。
可能是因為天乾物燥,衙差的脾氣也不太好,板著臉說完了公文,說了三天後來接收後,轉身就走。
村長忙攔住,不理會他臉上的威嚴和冷意,語氣裡幾乎帶上了哀求,“小將軍,能不能等到秋收過後?今年我們不用交稅糧,剛好可以挪出糧食免丁,肯定能交齊,不會拖欠的。”
衙差一臉為難,“我們也是奉命行事,大叔您別難為我們了,要是交不出,我們也會吃掛落。”
村長不接話茬,只念叨,“就一個月,一個月後,我們就有糧食了,我們村世世代代都是種田的,不會打仗,但我們會種地,要是我們都走了,就沒有人種地了啊,朝廷也沒有稅糧收了……”
村長身後的眾人都七嘴八舌求饒,不求不行,再不求,就真的要拿著包袱去當兵了。那可是要命的活。
那為首的衙差聽到這裡,詫異的看村長一眼,點頭道:“我回去如實稟告上去,但能不能往後推還得看上頭的意思。”
村長千恩萬謝的送走了他們。
有人試探著問道,“村長,你說,真的能推嗎?”
村長嘆口氣,擺擺手道:“不知道,回去。”
張採萱和秦肅凜站在最後面,其實衙差說回去稟告,這件事就應該有戲,要不然他不會應承,畢竟村裡準備著去當兵也不耽誤他稟告不是?
看來還是有人重視這些種地的農戶的,就像是村長說的,徵兵須得壯年男子,可都是種地的主力,要是把他們帶走了,以後朝廷的稅糧就沒地方收了。
當然,也可能跟朝中各派系的政治博弈有關係,他們這些人最後命運到底如何,全在上位者的一念之間。
村裡人擔驚受怕了幾天,都過了衙差說的三天,還不見村口有人來,雖然忐忑,但眾人心絃都微微放鬆了些。
作者有話要說: 晚上12點
☆、第146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落戶
日子慢慢劃過; 村口始終沒有人來,村裡人漸漸地放了心; 上一次村長和衙差說的話許多人都聽到了,是不是朝中改了對青山村的待遇?以後只交糧食,不用徵兵?
村裡人既期待,又覺得悲哀。
真要是如此,雖然不用擔心背井離鄉丟了性命; 但是每年的稅糧只怕得加不少。
當然了; 青山村眾人有暖房收成; 三月收完了大麥,緊接著就下種; 現在眼看著就要抽穗了; 等這邊秋收過後; 暖房裡面還能收一茬。要不是沒有糧食付工錢; 村裡許多人都還想要繼續造幾間出來; 那造出來的不是房子,而是糧食。
很快,張採萱家後面的荒地裡的大麥可以割了,事實上這邊荒地和貧瘠的地裡的糧食都可以收了,那種肥地還要再等等,大概得十天半個月。
割麥子的時候,當初到張採萱地裡採藥的人,後來幫著他們家翻地的四個人又來了。
他們自己帶了刀,上來打過招呼後就開始幫忙; 張採萱無奈的笑笑。這些人知道感恩,她心裡還是很高興的。也不難為自己和驕陽了,帶著他回家蒸饅頭去,他們一開始是拒絕的,後來拒絕不了,也不要多,每人只拿兩個。
張採萱的地不多,比起去年,收成又多了一百多斤,算起來很不錯了,這種荒地,沒有十幾年的用心,是別想有什麼收成的。張採萱撒種時,沒有像村裡人那樣撒得密密麻麻一大片,只稀稀拉拉的,這樣長出來的苗其實還要壯些,間距大了,穗子也大點。
有人幫忙,兩天就割完了,然後脫穗曬上,與此同時,村裡各家都忙著秋收,一時間,就連七八歲的孩子都忙碌了起來。
張採萱則挎了籃子帶著麻袋往山上去,秦肅凜揹著驕陽一起,路上遇到了老大夫。
老大夫自從住下,貨郎來了幾次也不見他提出要走,大概是真覺得青山村住著不錯。
看到張採萱一家人,他還蹲在地上刨藥呢,就笑著打招呼,“秦公子,你們又上山了?”
秦肅凜點頭。
婉生脆生生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