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第3/4 頁)
說話也硬氣了些:“老爺也是少個算計。那吳家與承恩侯府給沁姐兒尋的徐家何其相似,如今沁姐兒怎樣,正在鬧和離呢。老爺或是不怕,我可不敢給嫿兒尋這樣的人家,誰知道過了幾年他好不好呢?至少嫿兒這嫁在眼前,便有什麼風吹草動,咱們也知曉不是?”
梅大儒沉著臉看了她片刻,道:“過幾年咱們也不在京城了。”
“什麼?”梅太太一怔,“老爺是什麼意思?”
“待明哥兒的書編完,我就叫他向皇上討個外放的差事,去地方上管管學政。”梅大儒淡淡地道,“至於你我,落葉終要歸根,還是要回族裡去,族學那裡還有用我的地方。且那裡清淨,或許也還能再寫一兩本書出來。”
梅太太從未聽過丈夫這樣的計劃,不由得嚇了一跳:“外,外放?為何要外放?”這京城裡做官兒多好啊?更何況梅若明還是皇帝親點的,多少外官想進來都不能,怎麼丈夫卻想著叫兒子外放呢?
梅大儒其實有這個念頭也不是一日兩日了。他原不是貪戀京城繁華的人,梅若明亦不是戀棧仕途,只是為了編書一事正遂他志向,也是想給父親母親爭一點臉面的緣故,這才奉了皇帝的旨意。
但這書終究是要編好的,梅若明也不想留在翰林院裡吃閒飯,更不想捲入什麼皇儲之爭,倒是若去那偏遠之地,能將當地學政好生整頓一下,多培養出幾個讀書種子,反是教他更有興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乃是大善之事。”梅大儒原本沒打算這麼早說出來的,但看梅太太興致勃勃的模樣,越想越不放心,還是把這瓢涼水提前澆了下來,“明哥兒亦有這志向,正是兩全其美。”
梅太太絕不覺得這是什麼美事,絞盡腦汁想出反對的藉口:“就算明哥兒願意,他媳婦呢?”那偏遠之地過的都是苦日子,沈雲婷錦衣玉食的長大,定然是受不得的。
“出嫁從夫。”梅大儒板著臉道,“明哥兒媳婦是明理之人,早便同意了。”
梅太太急了眼:“她幾時同意的?怎都沒問過我?”
梅大儒臉更黑了:“明哥兒媳婦聽明哥兒的,你只須聽我的便是!”
梅太太這一急真是非同小可,若是照梅大儒這樣幹法,她在京城也住不了多久,又得回嶺南去。介時兩個兒子天南海北,一個女兒遠在京城,這骨肉分離的,如何使得?
梅太太一輩子在梅大儒面前不敢硬著聲兒說話,這次是難得地拔高了聲音:“這不行!”
梅大儒淡淡道:“你若覺得嶺南不好,留在京城也由得你,我帶辰哥兒回去就是。”
“老爺——”梅太太急了,“明年就是春闈了,辰哥兒——”
“讀書是讓他明理,不是為了入仕!”梅大儒眼睛一瞪,“他若連做人都不會,何談做官!”說罷,也不再理睬梅太太,抬腳就走了。
蘭媽媽躲在一邊,直等梅大儒離了院子才進房去:“太太……”
梅太太因為女兒成親的喜悅已經被打了個粉碎,抹著眼淚道:“老爺這是犯什麼糊塗……”
說起來蘭媽媽對梅大儒的態度倒跟梅太太差不多,且她是下人,自是又添一層敬畏,小聲道:“太太,老爺總是一家之主……再說,姑娘得了一門好親事,太太的心願也就了了,何必再跟老爺擰著來呢……”萬一惹得梅大儒發怒,再把這門親悔了,那可怎麼辦?
梅太太想想丈夫的脾氣,怕是真能幹出這樣事來。可是她同意寧遠伯府這樁親事,是因為寧遠伯府有機會再襲一兩代爵,倘若她不在京城,到時就靠梅若嫿一個人,梅賢妃不肯出力,這事兒辦不成可如何是好?
正愁苦著,梅若嫿已從外頭進來,柔聲道:“母親別為我的事跟父親爭執,父親多年在外遊歷,如今想要回嶺南,就遂了父親的心意吧。三哥回去讀幾年書也好,到時一舉考個狀元回來,也是榮耀。”
事到如今,她算是看得真真的了,父親完全指望不上,幾個哥哥里,梅若辰算是最疼愛她的,也不過是不加過問地替她寫過幾首詩文,再想讓他幫自己做些什麼,那也是不能了。既如此,留得他們在京城又有何用?倒不如都回了嶺南,她反做起事來方便。
寧遠伯府,她是有些不屑的。說什麼大公子愛讀書,二十出頭才考個秀才,算得了什麼?不過是勳貴人家不以科舉出身,偶爾出這麼一個就覺稀罕得了不得罷了。若是與十五歲就衝鋒陷陣的沈雲殊相比,就更比不得了!
不過,這門親事她不答應也不行,否則就要被嫁回嶺南去了。相對而言,寧遠伯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