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二哥,你都要娶媳婦兒了,過去的事兒就過去了唄,老扯著不放算是咋回事兒呢?再說了,那事兒嚴格論起來,錯的也不是人家呢,你就大人有大量,往後別提了。”俞小滿是真心覺得她二哥本人還挺可以的,相貌堂堂,幹活勤快,人品也不賴,還有一門手藝傍身,可架不住家裡一幫子拖後腿的。所以,也別怪人家會嫌棄了,說白了,人家也是怕自家閨女吃虧受罪。
俞家老二由衷的表示,他才是最不想提那事兒的。自打那事兒被村裡人知曉後,人前人後的,他就沒少被人打趣。說啥的都有,最常說的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他招誰惹誰了?
還是忍不住懷疑他不是他孃親生的。
到底不忍心自家二哥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樣,俞小滿便簡單的將事兒說了一遍,她是真覺得沒啥,莫說這事兒打從一開始就沒成,哪怕真的是說到一半才斷了,也不妨礙做買賣吧?
要不怎麼說沒心沒肺的人活得開心呢?
三言兩語的甩脫了自家二哥,俞小滿扭頭就去尋其他人說話了。好歹也來了幾次了,知心朋友是沒那麼容易找到,可尋個能說話的熟人還是很容易的。
對了,也許她該去瞧瞧俞承嗣的新媳婦兒,她的準大嫂。上回走的匆忙,只見了頂著紅蓋頭的新嫁娘,她連她大嫂長啥模樣都沒見過,說出去也惹人笑話。
熟門熟路的進了俞家院子,還沒等俞小滿尋到正主兒,就看到她娘氣得胸口一起一伏的,臉龐也漲得緋紅,完全是一副氣狠了的模樣。
這大喜日子的,幹啥呢?
因著跟二哥關係好,今個兒俞小滿並不是掐著時間出門的,而是早早就下山了。這會兒離開席還有好長一段時間,她也願意幫襯二哥一把,譬如幫著做幾道菜什麼的,畢竟就俞母那性子,一準兒會捨不得用油鹽,就算她本人不吃,也該叫來客吃好喝好吧?
大喜日子呢!!
“阿孃,瞧您這紅光滿面的,真有精氣神呢。”俞小滿硬生生的把俞母氣狠了的臉色,說成了紅光滿面,橫豎今個兒這日子,俞母也不能做得太過了,不然就算她和二哥不說啥,村裡人也難保心裡不會有想法。
果然,聽得俞小滿的話,俞母還不曾開口,旁邊一個相貌較好的少婦模樣打扮的人就開了口:“是呀,這二弟辦喜事兒,瞧把阿孃給高興的,這喜氣呀,隔著老遠都能瞧到了。真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回頭再給三弟說一門好親事,阿孃就啥都不用愁了。”
阿孃?
俞小滿眨了眨眼睛,很快就醒悟過來,這開口說話的人就是俞承嗣新進門的媳婦兒了,也就是她的孃家大嫂。
定睛一看,縱然俞小滿對俞承嗣相當有意見,可對著這個她該叫大嫂的人,卻怎麼也討厭不起來。
那人瞧著年歲不大,估摸著該是同她差不多年歲,不過穿著打扮卻甩出俞小滿好幾條街。別看展易很捨得給俞小滿花錢,可她本就不是高調的人,買的料子倒是不差,可風格卻還是跟村裡人一致。就是那種打眼看去穿的衣裳乾淨整齊,上頭完全沒有一個補丁,卻不會叫人覺得跟村裡無法融入。
可俞承嗣的媳婦兒就不同了,都說綾羅綢緞,俞小滿的眼力勁兒一般,卻仍能瞧出大嫂身上的衣裳並非棉布,看起來有點兒像是她上輩子旅遊時,當做紀念品買的一小塊杭州絲綢。
絲綢啊,就算不是頂尖的,擱在這小山村裡,也是難得一見的好東西了。
再細細一看,大嫂頭上還戴著釵環,不是村裡婦人常見的木釵,也不是俞母戴的銅釵,而是一根不算細的銀釵子。
鄉下地頭戴首飾的人不多,偏大嫂不單頭上戴了銀釵,耳朵上也有銀丁香,走動起來露出的手腕上各帶了一個絞絲銀鐲。因著都是銀的,瞧著倒也不顯俗氣,且樣式很是精美,配上一身剪裁得體的衣裳,只覺得原本僅有五分的容貌也顯出了七分的美。
沒錯,俞承嗣的媳婦兒容貌並不出眾,單獨立著倒是不顯,可誰叫旁邊還有個秋娘呢?
秋娘只比滿娘小了兩歲,不過她生日大,虛歲也有十五了,擱在村裡頭完全是大姑娘了。像俞大伯家,就有好幾個堂姐妹是在這個年紀出嫁的,最早的一個,十三歲就嫁人了。而且俞家的伙食終究比大伯家來得好,論模樣,滿娘姐妹倆也比隔房的堂姐妹更加出眾。尤其對於秋娘來說,先前還有個姐姐在前頭擋著,顯不出她的美貌來,如今姐姐嫁人了,她又長開了,只叫人看了一眼就挪不開步子了。
俞小滿對秋娘倒是沒啥意見,雖然在記憶裡,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