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4 頁)
中權貴的關係,但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
她身邊最信任的職位,容珂想留給蕭景鐸。
沒有蕭景鐸,容珂不會安穩走到現在,同樣沒有容珂,蕭景鐸也不會幾年間迅速崛起。
乾寧時代的傳奇,缺了容珂或是缺了蕭景鐸,都無法實現。容珂和蕭景鐸,一路都在相互扶持,相互成就。
好在如今,橫亙在他們中的阻礙再也不會有了,他們很快就會結為夫妻,同榮共辱。
。
帝后大婚在萬眾矚目之中舉行,皇后初登上後位,身上擔負著全朝的期望,她頗感壓力。而她封后之後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操持乾寧長公主和承羲侯的婚事。
皇后真的覺得無從下手,於是去試探皇帝的口風:“聖人,長公主下降,要以何等規格?”
以公主規格顯然是不夠了,皇帝想了想,說:“比照皇后規格,再重一些吧。”
這話聽的皇后很不舒服,可是沒有辦法,皇帝都這樣發話了,她哪敢違抗。
鎮國乾寧長公主的婚禮,直到十年後還為人所津津樂道。
那一日,百官肅立太極宮,恭送乾寧公主的鑾駕從太極宮出發,一路順著天子才能走的馳道,拐入靖安坊承羲侯府。皇帝皇后親自送乾寧公主出宮,諸相隨車送嫁,而承羲侯府來親迎的,也都是三品高官,戰場上赫赫有名的大將。
乾寧公主的嫁妝八人合抬都抬不動,儀仗隊點燃的蠟燭,竟然將街邊的柳樹都燒焦了。出入公主府和承羲侯府的都是公侯將相,鼓樂聲直到入夜都不息。
婚禮遵照古禮,在傍晚舉行。等蕭景鐸終於見到容珂,時間已經摺騰到很晚了,而偏偏宮娥們用團扇遮住容珂的臉和身形,沒有卻扇詩不肯罷休。
真的是夠了。也虧得蕭景鐸是進士,這才能從催妝到行路再到卻扇,一路都不露怯。
蕭景鐸耳邊是眾人的鬨笑,不少膽大的官夫人還在給宮娥們出主意,而蕭景鐸眼中,只能看到一個人。
她穿著深綠色禮服,坐在重重團扇後,雖然看不到人,但是蕭景鐸就是知道,容珂剛才笑了。
周圍的喧鬧彷彿一瞬間離他遠去,耳邊似乎傳來涿郡的戰報聲,那是皇帝尚是陳望,一輩子都沒見過什麼大世面的鄉親在院外哭喊:“宣國公起兵了!秦王帶人攻打涿郡來了!”
下一瞬間,蕭景鐸彷彿又站到趙國公府的花園裡,那時候的他險些被廢掉嫡長子之位,他在迴廊上撞倒了一個小姑娘,他問對方:“你是何人?”
小姑娘面如冰雪,神態高傲。她說:“我叫容珂。”
乾元八年,主歸政天子,降承羲侯。次年,主隨承羲侯赴幽州,帝久留未果,無奈允。
主至幽州,整頓州府,兩年之內,邊城晏閉,牛馬布野,商隊井然。一胡商為東突厥所虜,商高呼主名,東突厥人聞之,驚懼對視,不敢造次,競放之。
《宣書·乾寧傳》
乾元八年,蕭景鐸拜幽州都督,掌漠南十州兵馬。承安元年,鐸攜主出長安,赴幽州。時東突厥常擾邊,聽聞蕭景鐸至,俱如喪家之犬,再不敢犯幽。都督之名,威震北疆,數十年無敢犯邊。
蕭景鐸尚鎮國乾寧長公主,自降之後,兩人舉案齊眉,琴瑟調和。幽州常見一夫婦踏雪尋梅,草原縱馬,時人疑蓋鐸與主也。
承安三年,蕭景鐸受詔,攜主歸京,上親率百官迎之。六月拜禮部尚書。不久,轉兵部尚書。
出將入相,有妻如此,福澤子孫,古之至今,或有人功高蓋主,猜忌凋零而終,或有人外事極盡善者,而家宅不寧,子孫不肖。唯蕭景鐸,福佑雙全,概莫如是。
《宣書·承羲侯傳》
全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
作話:
蕭景鐸和容珂的故事寫完了!啊我要被唐朝的官職逼瘋了!
如果是《嫡妹》那本是傾注感情最多的,這本就是傾注心血最多的,為什麼呢,因為我一共只寫了兩本(尷尬)。
第一次寫男主言情,前期宅鬥,中期科舉,後期朝鬥+宮鬥,最開始蕭景鐸還小,恩怨簡單,最大的困難就是自己的母親被剝奪身份,雖然有些虐,但是我寫的很順暢。等到了後來,這個新生王朝的跌宕變化,新舊勢力不斷衝突,這是進士集團崛起的時代,也是邊患嚴重、內鬥不休的國難時代,這個時候寫起來就很困難,時常寫到一半,就要去查資料翻書,而且這段時間也是蕭景鐸和容珂感情戲飛速進展的階段,感情戲苦手分分鐘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