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頁)
下來。”
齊風倒是關心政治,眼睛一眼就看到了關鍵地方,立馬也引得邊上幾個湊過來看了一眼,可惜得到的是嘲諷模式開啟的湯仁。
“得了吧,什麼叫幹革命,那是玩掉腦袋的活計,敢玩這個的,還在乎臉皮?你不知道人至賤則無敵啊。”
“這些都是小事兒,看看這個,哎呦,這小鬼子天皇也不容易啊,這事兒整的,都快讓自己人給拉下來了。”
劉德恆這小子越發的樂呵了,他那就是個憤青的典型代表,或許是讓大把大把的抗日神劇給影響的,看到小鬼子倒黴他就興奮啊。
“說起這個,我聽說在小日本,那天皇就和玉皇大帝一個檔次,那就是神啊,連說起天皇兩個字,都要全體起立,看一眼都被說是會瞎眼的,如今弄成這樣,居然說是假的,小鬼子們沒有集體跳海?”
果然開了嘲諷的湯仁已經有點無敵了,一張嘴就是這麼犀利的言辭。
“噗。”
王大寶嘴裡的雞腿隨著他這麼一個聲音,直接噴飛了二尺遠。
“好了吧,你們,這越說越亂了,反正這事兒對咱們是有好處的,最起碼到現在那什麼二十一條愣是沒有簽訂,另外還因為孫大炮那個什麼協定的事兒,弄得全國都有點敏感過度了,誰敢說一句妥協,都能半夜讓人打了黑槍。”
王大寶終於停下了自己的夜宵,擦擦嘴,開始說起正事兒。
“這一次我帶回來的都是些廣州的東西,雖然也算是老物件,只是都是在碼頭上弄得,大半都是近代的東西,估計不值幾個錢,也沒有什麼異域風情的當做噱頭,你們先挑揀著賣賣看,真想收什麼古董,還是要等我穩定下來再說了,過幾天估計就能到上海了,到時候我在看看,要是能立住腳就在那裡待著,不成就還是去北面,畢竟如今那裡才是政治中心,想做點什麼也容易些。”
“1915年的上海啊。”
眾人一時都有點沉默。他們因為知道這船的最終停靠地點,所以早早的就蒐集了一些當時上海的資料,怎麼說呢,1915年,說起來那才是現如今的上海真正的開始。
從1533年至1914年,歷經三個多世紀的城牆在那個時候徹底的在上海消失了。這個小小的縣城,有了屬於自己的光芒,1914年底,城隍廟附近的中華路建成竣工,與環繞舊城的民國路(今人民路)和陸續拆城建造的通向四面八方的馬路,把舊城廂和城外的華界、租界聯絡在一起,迅速演變成繁華的生活商業區。形成了新的上海。
當時幾個人將查到的資訊在買來的地圖上那麼一劃拉,看的他們是隻砸吧嘴,眼神都有些不對了,這當時的上海得有多小?真是不起眼的很呢,若是這麼說,他們豈不是還要對那些來搞半殖民地的老外寫一封感謝信什麼的?
真的是沒有了這些人,還真是沒有如今的上海呢。
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大型的百貨商店、學堂、報館、書局、醫院、戲園、遊樂場等公共場所鱗次櫛比,開始慢慢的充斥在這個新生的城市裡,金髮碧眼的洋人穿行其間,五光十色、琳琅滿目的洋貨應有盡有,充斥市場,刺激人的感官,誘惑人的*。十里洋場,這才是十里洋場的樣子。直接把那個時候的上海拓展了將近兩倍。
或許這是當時變相的招商引資?好吧,現代人不瞭解當時的實際情況,樂觀點,從最好的角度去看,還真是說的上,可要是不樂觀,憤青一點,那一個個可能立馬就罵娘了,因為那個時候,這些老外的權利太大,買土地的地價也便宜的過分,實在是有點欺負人就是了。要是在加上什麼涉外法權什麼的,這個更不能說了,一說就容易讓人炸毛啊。
不說現代人,那麼當時的人對於這樣的改變是個什麼樣的態度?土裡土氣的還帶著封建社會殘留的中國人,還是大半都不識字的中國人,哪裡見識過這些?猶如進了賈府的大觀園,頓時有些目接不暇了。
這樣就像是兩個世界的溝通,帶來的直接就是一種從頭到腳的衝擊,洋貨的舒適耐用,開始衝擊本土商品,洋人的文明與高貴,最起碼是表面上的所謂民主,平等在誘惑著剛剛睜開眼睛的人們,以至於很多本土文明都在被遺棄。
最要命的是,那時青年的愛國思想並不表現在提倡國貨上,一切外國人的東西都是好東西,這一類思想正在這時開頭,所以全身服飾盡是外國貨,在青年也絲毫不覺得可羞,甚至以一切器具均仿歐美式樣相炫耀。所謂的崇洋媚外或許那個時候還是一種時尚吧,真是讓人感覺心酸。
還有與這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