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2/4 頁)
齊風:
“順帶問問,你那表妹有一樣要求的閨蜜不?有同類不?咱們真要找,好像也真的是需要找這樣的呢。”
這是打包?團購?還是批發?齊風感覺自己怎麼有些風中凌亂的感覺,難不成自己這主意出錯了?
☆、第93章
不管是不是出錯了建議,對於這四個人確實也到了需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三十來歲,固然在這個時候不婚的人不少,就是單身漢做到四十的也有,可是他們卻不是那種瀟灑的人,父母親情就是最大的牽絆。
王大寶也從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徹底離開這個世界,而在另一個時空生活,原因也一樣是如此,即使那裡他可能過得更好,可是這裡才是他長大的地方,是他的根。
初步定下這門一個解決的辦法,好歹算是放下了一點的心事,王大寶忍不住又開始參詳起自己要去的時空的問題了。
1415年,明成祖永樂十三年,這是個不錯的時代,漢人重新奪回了統治權力,成為了這蒼茫大地的主人,經過朱元璋變態一般的設立糧長可以進京的制度,還有嚴峻的對官員的懲罰方案,讓這個國家已經開始恢復了元氣,一點點展現著盛世的姿態。
這也是激昂的年代,因為這裡有鄭和,有下西洋的壯舉,1415年,正是鄭和第四次下西洋回來的年份,從永樂三年開始,整整十年,這個國家從上到下已經開拓了不小的眼界,已經對大海有了足夠的認知,已經開拓出了足足二十一條珍貴的航線。
王大寶可以不在意皇帝是誰,可是當看到那電腦上顯示出的《天下全輿總圖》卻激動的不能自已,這是中華民族在封建制度下,最後一次世界性的大舉措,是最後一次展示著□□上邦,巍巍大國氣象的大事件,那圖就是證明,那圖就是中國發現世界的實證。
從這個角度說,他感覺,那個年代裡,一個太監都能如此爺們,實在是讓人熱血沸騰的厲害。
根據航海圖來看,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享、真蠟、古裡、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那是怎麼樣的探索,那是怎麼樣的危途,沒有經歷過大海風浪的人是無法想象的,王大寶自己也不敢想,可是他卻知道,每一次只要能走出去,那就是勝利!是中國人佔據世界頂端的勝利。
那些海圖,那些航線,那些筆記,雖然失蹤成謎,可是還有太多太多的佐證讓我們看到了那樣波瀾壯闊的大事件,這些從零零角角中拼湊出來的一切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八十多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
從在世界航海史上,鄭和,或者說是他們那一批無畏的勇士們,開闢了貫通太平洋西部與印度洋等大洋的直達航線。就在600多年前,從1405年開始,在28年間,鄭和率領中國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訪各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說的也許就是他們。
據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哈佛大學的李約瑟博士估計,1420年間中國明朝擁有的全部船舶,應不少於3800艘,超過當時歐洲船隻的總和。今天的西方學者專家們也承認,對於當時的世界各國來說,鄭和所率領的艦隊,從規模到實力,都是無可比擬的。這樣的數字,王大寶若是不激動,那就是個棒槌,只要是箇中國人或許就會感覺驕傲的頭髮根都豎起來。
按照如今的多次驗證,論證,甚至是推論,有那麼一種說法就是,在那28年間,鄭和七次奉旨率船隊遠航西洋,航線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西亞和非洲東岸,途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航行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早92年,比麥哲倫早114年。如果這一切真的能證實,能有最有利的證據,那麼王大寶可以想象,這將是如何震驚世界的訊息,能讓整個中國產生什麼樣的精神激勵。
當然,這1415年也不都是春光明媚,催擦絢爛的,這一年安南霍亂爆發,那個時候的安南是屬於中國的土地,所以不可避免的,整個南方都在這危機的籠罩中。每一天都有人死去。
這一年在政治上也同樣不安寧,強勢的父親,一個奪取了侄子皇位的父親,帶來的影響從來都僅僅是進取的正面形象,還有那種取而代之的野心,所以皇子們之間的勾心鬥角,已經到了一定的白日化程度,太子日日處在危機之中,若不是有個兒子是皇帝最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