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是學政,而三份試卷又相差不大,既然主考官定下,剩下兩人自然沒有異議,就把剩下兩份定為第二第三,然後排出剩下的四十七份。
由於除了前十是稟生外,剩下的相差不大,所以自然好排。
沒到中午,三人就排好順序,然後叫來陪考官,眾人監視下,開始起糊名發案。
等到沈茹用紅紙將圓案寫好,讓府衙的官差敲鑼打鼓的送飯府學外後,江知府就忙熱情的招呼沈茹和眾位陪考官,閱卷人員一起去後衙用餐。
眾人忙了一中午,早就飢腸轆轆,聞言也不推辭,就跟著江知府去了後衙。
酒飽飯足後,主桌上的蕭山長出去更衣,江知府看到桌子上只剩下沈茹一個人,就悄聲問了一句:“沈學政認識鹽商林家的人?”
他本來以為這次案首應該是某位大官的子嗣,可等到去了糊名,發案時才發現,居然是他府的富商之子。不由有些失望,不過也更好奇為什麼學政會對一個鹽商之子關注,看到沒人注意,不由好奇的問了一句。
“鹽商林家?這是誰?”沈學政喝著茶疑惑的問。
“這次的案首就是鹽商林家的二公子。”江知府試探的說:“學政大人很欣賞這位案首?”
沈學政看著江知府的表情,就知道自己閱卷時的失態被人瞧去了,不過這人他又不認識,也不犯忌諱,就說道:“不認識,只是那字看著有些眼熟,所以多看了兩眼。”
“不知是?”江知府還以為那字像某位大人,剛要問。
就聽到沈學政淡淡的說:
“一個故人,死了二十多年了。”
江知府一噎。
第三十八章(一更)
林清回來後; 就一直覺得自己好像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想了想; 才猛然想起; 自己好像確實忘了一件事,那就是考前打聽打聽主考官是誰?
按照一般的科考潛規則,大家科考前一般會打聽打聽誰做主考官; 然後蒐集一下他平時寫的文章,或者他當初科考的答卷,以便在科考答卷時不要惡了主考官的忌諱,甚至還有一些考生會主動寫一些合考官觀念的文章,以討主考官喜歡; 畢竟科考改卷的名次是由主考官定,主考官的喜惡很大程度上影響學子的名次。
不過這次林清參加院試參加的匆忙; 而且他又對自己能過院試比較有信心; 再加上他的文章一般寫的比較中和平正,很少能犯忌諱,所以他也就沒有打聽。
可看到這次考題,林清就有點心裡犯疑惑; 難不成這考官,是當初和他一起考院試的那批不成?
林清扒著手算了算; 他當年是前朝末年中的舉人; 中完舉人後,他爹就了了心願,沒幾天就撒手人寰; 於是他就開始守孝,結果第二年的開春,他還在家中守孝,就被破門而入的外族一刀給砍死了。
然後一閉眼一睜眼,十年過去了,就到了新朝開元五年。他就出生在了沂州府的鹽商林家。當年他如果不死,現在也就才四十來歲。
想到當初髮捲時,無意瞥見主考官的那一眼,大約好像是四十來歲,可惜他當初注意力光在試卷上,也沒注意到主考官長什麼樣。
不過林清想想也就放下了,這二十多年都過去了,就算這主考官是他當年認識的人或者同窗,現在也是物是人非,認不認識,又有什麼差別呢?
於是林清也懶得去打聽,就在家裡一邊等院試的成績,一邊開始準備他妹妹入宮的事,巡撫已經發下通告,沂州府採選的宮女,將於五月初由府衙派人送到京城。
而自從接到通告,林家就又亂了起來,李氏又病了一場,不過沒兩天,李氏就拖著身子起來,開始給林淑準備入宮的東西和各種囑託。
“淑兒,你一定要記住,宮裡不比家裡,一定要處處小心,無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要當做看不見,聽不見。你記住了嗎?”李氏拉著女兒的手,一遍一遍的叮囑道。
“娘,我記住了。”林淑咬著嘴唇,狠狠的點頭,努力不讓自己哭出來。
“你要記住,萬事莫要出頭,無論別人再怎麼爭強好勝,你都要忍,千萬不要逞強,爭一時意氣。”李氏接著囑咐道。
“是。”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別動那些歪心思,淑兒,宮裡寂寞,多少人耐不住寂寞,就想著得寵,可沒有家世沒有背景,那就是無根之萍,受寵時風光無限,一旦失寵,就除了死或冷宮,再無他法。
當年孃的那幾個堂姐中,就有一個無論姿色教養都是上上之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