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3/4 頁)
時如果再不下雨,那才麻煩呢!”
郯王點點頭,這個事情確實更嚴重。
“更有甚者,如果旱的久了,為了能吃上一口飯,還會出現爭水的情況,每到旱年,村與村之間,族與族之間爭水的鬥爭就會屢禁不止。”林清補充道。
郯王想了一下,問道:“那以前沂洲府大旱是怎麼解決的?”
“這個就要說起沂洲府的兩條河沂河和沭河,這兩條河都是東流入海的,水量也大,沂洲府雖然過幾年旱一次,這兩條河卻從沒有完全乾過,所以一旦遇到旱情,沂洲府的官員就會徵勞役疏通渠道,引沂河和沭河的水緩解旱情。所以沂洲府雖然經常遇旱災,卻不曾發生民亂。這份文書是沂洲府的知府送來的,想必是提醒殿下,儘快派人修理渠道,用來備旱。沂水和沭水也是經過郯城。”林清說道。
“原來如此,我還當這沂洲府知府是讓我提醒治下百姓抗旱呢,要不是先生說,差點誤了大事。”郯王說道。
林清笑道:“殿下從小長在宮裡,又不曾親自種過地,哪裡知道這些道理,我要不是手裡有田產,每年要收租子,大概也不知道這些事。”
“不過這沂洲府知府送來的文書也太隱晦了,通篇都是旱情,卻一點沒提讓修理渠道的事。”郯王有些不滿。
林清聽了,說:“這沂洲府的知府是個老油條,他是怕如果提醒殿下修理渠道,殿下卻不願意,豈不是打了殿下的臉。畢竟大多數藩王,到封地上只是吃喝玩樂,從來不理正事,像殿下這種親力親為的,才是少數。”
“豈能因為怕得罪人,就置百姓安慰於不顧。”郯王氣的說,不過也知道這是官場常情,所以氣了氣,還是接著和林清商量事情:“那我等會就下令讓治下的百姓開始疏通渠道,不過現在百姓也忙著抗旱,如果抽調太多,只怕也不好,不如我再抽些護衛,讓去幫忙。”
林清點點頭,說:“這個甚好,如此以來,百姓可輕鬆不少。郯城素來安穩,殿下的護衛平時也沒太多的事,倒正好人盡其用。”
於是郯王和林清商量了一下,就立刻下了手令,從自己護衛中抽了一千,又徵了封地上的一些百姓,讓郯王府的屬官帶著下去修整渠道。
林清看著事情處理完了,就和郯王又聊了一會沂洲府的地誌,然後才離開。
過了兩日,林桓果然帶著兩個弟弟和林杉林柱林椿來找林清,林清就帶著他們在自己的住處讀書,以便應付下面的府試。
“桓兒,這次府試,你打算參加麼?”林清問道。
林桓說:“雖然縣試的案首可以不用參加府試,爹當年也沒參加,不過兒子仍然想去試試。”
“你是看中了那個小三元吧?”林清笑著說。
林桓點點頭,說:“反正今年的院試是在五月末,府試是四月,又不撞在一起,如果不考,就太可惜了。”
“雖然不在一個月,不過院試是徐州、沂洲府,兗州府三府合考,今年的院試輪到兗州府了,可不是在沂洲府考,你考完府試,就得立刻往兗州府趕,這樣會很辛苦,而且中間你都沒有時間再複習功課,只怕會影響院試的發揮。”林清勸道。
“爹爹不必擔心,兒子早就把功課複習了好幾遍了,策論也沒問題,肯定不會影響院試的。”林桓自信的說。
林清見林桓主意已定,也不好強拗了孩子的意願,就說道:“既然你願意,就去考吧!”
“謝謝爹!”林桓開心的說。
林清對林桓擺擺手,說:“回書房讀書吧!”
林桓給林清行了一禮,就回書房讀書去了。
林清看著林桓的背影,眼中露出一絲擔憂,這孩子還是因為縣試考的太好,有些自信過度了,豈不知驕兵易敗,這院試可比縣試難不是一個點,卻如此掉以輕心,只怕這次院試要吃虧。不過想到自己兒子的性子,林清嘆了一口氣,算了,讓他去試試好了,要不只怕他心中會留有遺憾。哪怕他這次真出了差了,想必也能吃一塹長一智,未必是壞事。
想到這,林清索性也不管,直接去內室休息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一更)
郯王府 正殿
林清匆匆趕來; 見到郯王,問道:“聽聞天使來了。”
郯王點點頭; 將香案上的聖旨遞給林清; 說:“是父皇親自的下的聖旨,讓我回去,說讓我在他千秋節前完婚。”
林清開啟聖旨; 看了一遍,奇怪的說:“當初禮部雖然將殿下的婚事定在今年,可不是秋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