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有個草頭冒出來,必定立馬被他老斬於掌下,還連帶著拾糞積肥。
楊風得了空,男孩子的天性藏不住,漫山遍野的瘋跑起來,上山下河哪兒都能看到他。
不過,他也不是瞎跑,每天必定會打一捆柴囤起來,背個竹筐,時不時的弄些青草、野菜、魚蝦、蘑菇什麼的。
就算是楊小妹也沒閒著,家裡的活兒她一把抓,還要負責那二三十隻雞。
楊風弄回來的小青草都被她切碎了餵雞,新鮮生嫩的野菜則是變著花樣給他們三個做著吃。
前天沈伯謙睡到中午,起來看她收拾野菜,覺得挺好玩的,下午自己也拎著個小筐出去溜達著弄了一堆回來。
結果野倒是真野,但不是野菜,全是野草,還是剌嘴的那種。
他自尊心有點兒受傷,但想想不能吃就拿去餵雞/吧,結果小妹說,這些草有毛刺,雞也不吃。。。。。
沈伯謙大受刺激,這兩天一有時間就去找小雞最愛吃的小青草和各種嫩野菜。
不過弄了幾回都是野草多,野菜少,楊風都開始暗搓搓的取笑他了,別以為他沒看到!
為了雪恥,他不恥向敵人下問,專門請楊風教他。
今天總算是大成功,全都找對了,咱過目不忘的本領可不是吹的!
。。。。。。
不過,好像這也沒什麼值得驕傲的。
李家坪除了他和五歲以下的孩子之外,其他人都是這方面的專家。
我智商是不是跟著年齡降低了?沈伯謙吃著早飯自我反省道。
算了,不管這些小細節,正事兒要緊。
吃完飯他照舊是甩手大爺,看著小妹和揚風收拾碗筷,對楊大爺說道:
“楊大爺,我想找幾個好點兒泥瓦匠,把家裡稍微修整一下,您老有沒有認識的?”
“修房子?”楊大爺疑惑的問道。
“對,修房子,我爹孃的墓地我也想再修整修整,立個碑。”
“要修墓地立碑的話就不能找泥瓦匠了,得找石匠才行。
這人我倒是知道哪裡有,不過,這修房子、修墳可要花不少錢吶?”楊大爺臉上閃過一絲凝重,不過瞬間就恢復過來。
沈伯謙正摸著下巴暢想現代化的衛生間和浴室,壓根兒沒注意到他那片刻的反常。
“錢不用擔心,主要是修我爹孃的墓地,房子嘛,有幾個地方我想稍微改改,其他也不必動。”
“那就好,有錢也別亂花,多置點兒地才是個長遠的事兒。”
“這我也想過,不過先看著吧,有合適的再說。”
“行,那我也幫你留意著,要不待會兒我讓楊風跑一趟,把鄰村的石匠請來,你看看手藝?”
“行,另外還有件事,就是我打算買牲口,買車,以後犁地、出門都方便,你也順便問一問吧,不行就去鎮上跑一趟。”
☆、第30章 劉家近南
29…劉家近南
修墳的事兒雖說是捎帶著,但沈伯謙也不是一時興起。
這事兒他惦記好一陣子了。
沈家父子和沈母三人的墓地都是陳家人幫忙料理修整的,樣子是農村最常見的那種。
一個土包再加上一個尺餘方几塊石頭壘的,燒紙上香的小祭臺。
這裡的墳地九成九都是這樣,但沈伯謙卻有些不太接受。
當時剛穿過來,弄這些的時候他也沒太在意,再看旁邊的墳頭也都這樣,所以就沒多說。
但前段時間去上墳,他才發現一個原則性的問題——
這墳頭上連個名字都沒有,萬一日子久了,記錯地方,燒錯紙,上錯墳,那可就丟大人了。
反正也要修房子,順道把墳也修了吧!還能落個好名聲。
具體怎麼弄嘛,他也想好了。
原來去烈士陵園掃墓見的那種就不錯,有個弧形石牆把三人的墳地圍起來,再立上三塊墓碑也就行了,鄉下地方太打眼兒了也不好。
石牆一米來高就行,墓碑嘛,上邊弄個道士帽的瓦壟,既能保護石碑又美觀大方。
沈老爺子碑上的楹聯就照搬上輩子爺爺那一副:祖宗功德流芳遠,子孝孫賢世澤長。
沈氏夫婦更簡單,現成就有一幅,是當初他為了捉弄人記下來的:吉人眠吉地,佳偶奠佳城。
這基本上修墳的事兒就齊活兒了。
重點還是衛生間,這個一定要弄好。
坐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