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2/4 頁)
邊上幾個年輕點兒的還警惕的掃了一眼幾個聽到聲音出來看熱鬧的村民。
幾個人眼神太兇,一眼就把人嚇跑了。
沈伯謙看著這幫今後要長期相處的,年齡不一的,脾氣肯定也是各異的大爺們,一臉惆悵的點了點頭道:
“別說那麼多,先進來吧,不然一會兒全村人都要過來看熱鬧了。”
話一出口,他就覺得不對,雖說家地方大,可這麼多人和馬,那肯定也是裝不了的。
他剛一遲疑,金一山朝後一揮手,後面幾十人牽著馬秩序井然的朝著沈家後山方向進發,只餘下四人牽著馬隨他進了沈家大院。
見沈伯謙有些詫異,金一山又道:“聽聞星迴師叔客居此處,我等稍後自當前往拜見。”
哦。。。。。感情星行老和尚早就把人安排進我們家大門了?
我說什麼來著,星迴這個禿頭花和尚肯定不是無端端出現的;還死賴著不走。
沈伯謙一邊暗自吐槽,一邊引著幾個人進門。
外頭這動靜,沈家內院的其他人自然不可能聽不到。
沈伯謙在門口說話這會兒功夫,沈家大院裡已經熱鬧起來了。
陳家二老急匆匆的走出來問怎麼回事兒?
沈伯謙安撫了二老,讓劉中儀帶人去安置馬匹,順道去給後山星迴送個信,免得他還沒起床。
劉中儀領命,交代了郭大山和田大力,栓馬喂草料,自己親自去山上給星迴大師送信兒。
這郭大山和田大力,是才到沈家不久的下人。
準確來說,不是他倆,而是他們兩家是沈家前不久才買來的簽下一家死契的下人。
若蘭自小雖說在外頭跑生意,但身邊一直帶著蔣英貼身照顧,家裡家外都沒少了人伺候。
嫁到沈家來自然也是如此。
沈伯謙也覺得理所應當,總不能讓自家媳婦結了婚生活質量下降了吧。
可他也有些擔心——
沈家眾人,除了他自己,都是勤快慣了的,家裡的事兒從來都是自己動手。
若蘭帶過來的人當然也可以幫忙。
但,無論是劉仲儀、蔣英還是來的倆丫鬟,都不是幹農活的料兒,頂多也就是幫著料理料理家裡,但這麼一來,若蘭能幹的活兒就更少了。
結果就是,若蘭在家基本就是飯前幫忙擺個碗筷之類的,但陳老爺子卻經常一個人往地裡跑。
這樣要是日子久了,不管沈家大院裡的,還是其他親戚鄰居,就算是嘴上不說,估計心裡肯定也會有想法。
外人怎麼想,沈伯謙並不在意,但家裡必須穩定。
本來在這個時代,若蘭婚後還要出去忙生意上的事兒,他們能接受就已經很不錯了。
若是生活上再有這麼明顯的差異,說不定哪天就會有不愉快。
俗話說的好,不患寡而患不均。
沈伯謙一琢磨,趁著年前陳老爺子腿傷犯病的機會,力排眾議,決定買幾個下人。
一是照顧二老,二是家裡的地越來越多,也得有人照應。
楊風走了,家裡也少了一個勞力,雖說封老頭的人也能幫忙,但姥爺說,封老頭最近越來越忙,十天半個月也見不到人。
想到夢中的情景,再有沈伯謙覺得,估計要不了多久,他們肯定全部都會離開的。
忙得時候可以請短工,但平日裡也得有人看著才行。
買人這事兒,時代使然。
沈伯謙自忖不可能逆時代大潮而行,對人好點兒就行了。
不過,對要買的人,他還比較在意,考慮到自己在買人這方面確實沒什麼經驗,以及上次買人的不愉快經歷,他決定請岳父幫忙留意一下。
只是因為他的要求比較細緻,清水縣地方又不大,買賣人口規模也不大,一直沒找到合適的。
還是劉老爺交代人,去青州府找了熟悉的人伢子,找了些合適的。
劉老爺夫妻倆又親自看過,選幾戶確實好的,讓劉管家帶著給沈伯謙過了目,最後留下了這兩戶人家。
一家姓郭,戶主叫郭大山,妻子杜氏,一子郭松,十四歲,一女郭芳,十二歲。
另一家姓田,戶主田大力,妻子呂氏,一子田虎,十五歲,一女田蘭,十二歲。
這樣的家庭構成也是沈伯謙特別要求的。
男的幫著管地裡,女的幫忙管家裡,兩個半大小子平日裡跑腿什麼的。
若蘭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