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也實在轉不起來,只是大概的想到一個輪廓。
說著說著,也不知道他還是劉老爺起得頭,不知怎麼說起以後子孫後代的事兒來。
一說起這個,劉老爺激動起來,趁著酒意,大著舌頭問沈伯謙以後能不能過繼一個孩子給劉家,好繼承劉家香火。
沈伯謙對這個是完全不在意的,毫不猶豫的點頭答應。
劉老爺一聽,那叫一個開心,拉著沈伯謙說要跟他秉燭夜談。
也拍著沈伯謙的肩膀說,以後要辛苦他一人挑兩家了。
誰知沈伯謙一抬頭,說:不對,不是挑兩家,是三家,他還應承了姥姥姥爺過繼個孩子給陳家呢。。。。
劉老爺一聽呆了,這女兒還沒嫁呢,孩子就許出去兩個了。
自己家的還好,只是掛個劉家的名頭,肯定不會把孩子從女兒身邊帶走。
這過繼不過繼的實際差不多。
可陳家也要個孩子,這真要把孩子帶走,女兒受得了嗎?
不過,劉老爺到底是見多識廣,一想就想通了。
陳家二老他是見過幾次的,年紀大了,真等到沈家過繼孩子過去,他們二老也養不了。
十有八/九跟自己家一樣,也就是掛個名號,孩子還是在女兒女婿這邊。
這他倒是說不出什麼來。
畢竟自己張口就要人一個孩子,總不好攔著不讓伯謙給自己外祖家繼後。
這一想通,他又拉著沈伯謙勸酒。
兩人正高興呢,劉夫人拎著個食盒進來了。
說是給倆人送醒酒湯來的。
其實她是看著女兒睡下後,來看劉老爺和沈伯謙談的怎麼樣。
雖說劉管家報信兒說沈伯謙張口就說要想劉家提親,但她沒仔細問過,還是不放心。
結果一過來,就聽到自家老爺再說過繼孩子的事兒。
一聽他說這個,劉夫人恨不得進去縫上他的嘴。
這婚事還沒正經定下呢,女兒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可一聽沈伯謙滿口答應,她也忍不住高興。
畢竟,這麼多年,這一直是她的一塊心病,早些年還勸過劉老爺納妾。
還不是為了能添個兒子,好為劉老爺留個根兒嗎。
結果,她剛高興了一下,就聽到陳家也要過繼個孩子。
她一愣,但隨即更高興起來。
☆、第72章
71…所謂稠繆
劉夫人出身蔡家,閨名青青。
蔡家原先也做過不小的官,但後來沒落了,無奈之下從商,不過一直秉承詩書傳家的家訓,倒是比一般的商戶多了幾分風骨。
蔡青青父親的情況跟陳家老爺子有些像,只得了三個女兒,雖納了幾個妾室,但皆是無所出。
最後蔡老爺索性想開了,好好培養三個女兒也是正經事。
還別說,經過他的用心培養,三個女兒都嫁的不錯。
長女和次女都嫁進了官家,小女兒青青也依約嫁給了皇商劉家的嫡孫。
劉老爺和夫人自幼相識,他又兩世為人,感情自然比一般的夫妻要好的多。
所以他們脫離劉家本家的時候,兩口子就說,若是有了孩子,過繼一個給蔡家。
當初劉老爺想著,這輩子小心小心再小心,總不至於讓夫人再在生產的時候出事兒吧。
結果,天意難違。
劉夫人小心翼翼了九個月,結果生女兒若蘭的時候還是難產。
雖然最後大小平安,但之後再也沒有懷上。
這過繼孩子的事兒自然也就沒再提起。
而她兩個姐妹也都只得一個兒子,所以至今蔡家還是沒有人後繼香火。
所以剛才一聽說沈伯謙願意過繼孩子給劉家,給陳家,她也起了心思。
自己女兒的孩子過繼到蔡家,那不是跟自己的一樣嗎?
既然沈伯謙都把孩子定出去兩個了,也不差多這一個,當下她就打定主意,回去跟劉老爺說說,讓他再跟沈伯謙提一提。
一想今後劉家、蔡家都後繼有人,劉夫人心裡就覺得舒服。
看著和的醉醺醺的劉老爺也順眼多了。
二人喝了劉夫人送來的醒酒湯,被劉管家叫人攙著去休息了。
沈伯謙在劉家歇了一夜,早上起來還以為睡錯地方了。
來到這裡很快就三年了,可還是第一次喝醉。
幸虧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