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2/4 頁)
群兒孫們回憶往事:“想當年,爺爺我……”
首先召集這幾個月經營雜貨鋪攢下的人脈,市井巷陌裡安插了一批“托兒”,每天清晨太陽還沒升起來,就出門直奔交引鋪中的債券代售點,神秘兮兮地帶回些東西,藏在袖子裡不讓人看。有人問的時候,支支吾吾說不出來。
老百姓們雖然戰爭陰雲壓頂,雖然天天盤算著要不要南逃,但該過的生活還是要過,甚至由於是在戰爭期間,而格外相通道聽途說的小道訊息。
“……見了那個賣帽子的老黃了麼?他今天也去了!去的時候包袱裡沉甸甸的,還叮噹響,裝的是錢!……回來的時候那錢就沒了,可是他倒還挺高興,還吹口哨……”
慢慢的,大夥聚集到“代售點”外面看個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那門口竟有幾十個排隊的,都拎著提著一包包銀錢,望眼欲穿往裡看,不辭辛苦地站著等。
當然,這其中一大部分是鄆哥花錢僱來的托兒,專門負責排隊,營造一種搶購債券、人滿為患的錯覺。
自古物以稀為貴,既然那麼多人都湊熱鬧,總不至於是壞東西。
風聲慢慢散出去了:這是朝廷發行的“限量版”戰爭公債,只要認購,每年返還百分之三的利息,到期一併償還本金,穩賺不虧!
有那懂行的生意人,壓低聲音跟周圍的人分析:“譬如我花一百貫買了公債,朝廷每年給我三貫錢,十年就是三十貫,到了第十年上,連那一百貫也還給我,我便是一百三十貫到手——這不就是錢生錢麼!誒,這事千萬別跟別人說,我也是走關係才買到的……”
發行的“公債”,只有十分之一投放了市場。越是有稀缺性的東西,越能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一開始是鄆哥僱傭的“托兒”在不辭餘力地介紹。等過一陣,老百姓就自發開始傳說了。
“這世上真有錢生錢的好事!一百貫變成一百三十貫!——這不就相當於給我們老百姓發錢麼!”
還有人為官家這種毫不為己、專門利人的“發錢”行為找到了理由:“前陣子韃子兵打得兇,不是說割地賠款麼,搜刮了民間那麼多錢財。現在新皇帝坐了天下,估計是覺得對不起咱們老百姓,因此把錢還回來……當然不能直接還,那不是扇太上皇的臉麼!所以只好用這種迂迴方法……”
“不不,你們都錯了。其實是官家為了抗戰保國,專門做的功德!等過一陣,說不定還要大赦天下哩!”
“那、那為什麼先讓咱們交錢呢?”
“這你就不懂了,據說是泰山裡挖出了聚寶盆……放進去的錢,得沉澱個三年五載,吸天地之靈氣,才能變出錢來……不是一日之功……怎麼能讓老百姓隨便去呢?官家當然要壟斷……”
以鄆哥有限的見識,自是編不出這麼多歪理邪說,老百姓的民間智慧不容小覷。
當然在具體實施過程當中遇到諸多阻力,遠遠沒有想象中順利。但這些潘小園也都放手不管。鄆哥知道自己這回參了大賭,不成功便成仁,反倒比潘嫂子還要上心得多。一旦發現某個伎倆沒有用處,或是適得其反,馬上轉換戰術,想出更迷惑人的陰謀詭計。
有了稀缺性和謠言,最後一步,就是將買賣公債的行動賦予正當性和高尚性,讓老百姓花錢花出風格,花出品位。
剩餘十分之九的債券,在萬眾矚目之下終於投放市場,伴隨著響徹市井的口號。
“買國債,保國家,打退北韃子,大家分錢花!”
“公債保安生,支援子弟兵!一貫錢養一個兵,他上戰場我立功!”
“欲抗金矢鏃,須造神臂弩,只要十五貫,我給國家捐一弩!”
“城頭霹靂炮,其實不難造,湊夠百萬錢,敵兵轟上天!炮臺炮座寫我名,論功行賞我有份,不識字也有功名!”
童謠傳到潘小園耳朵裡,連忙派人去敲打鄆哥:“喂喂,有點過了啊,這叫虛假宣傳,買國債不附贈功名!”
但心中也不僅佩服喬鄆哥的創造力。把一張張沒分量的紙,具象化成為士兵、弩機、大炮,不失為爭取民心的最好辦法。起碼讓老百姓知道,這些錢被用在了什麼地方。
鄆哥的推銷手段層層遞進,不出幾日,整個東京城上至富豪,下至小販,掀起了購買救國公債的狂潮。廣告詞一天一變。
貞姐兒的工作量驟然提升了好幾倍,每天從早到晚,都在記錄債券的銷售狀況。
小姑娘累得眼圈發黑。潘小園心疼,連忙調來三五個腦子伶俐的小吏在她手下幫忙。貞姐倒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