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第3/4 頁)
拉的軍隊是方教主個,不是他趙家個!解散個卵!”
“就算咱們真的回鄉種田,金兵照樣打過來!朝廷要是擋得住,俺把姓倒過來寫!”
岳飛跟武松對望一眼。有些猜到他接下來要說的話,忽然便臉紅了。
武松等眾人怒氣平息,才再次提氣,說道:“第二,這位小嶽兄弟,奮勇守城有目共睹。可朝廷卻因著他和咱們合作,將他削除軍籍,還誣陷他是奸細,下了大獄……”
這次沒說幾句話,又被暴怒的聲音打斷了,各色粗鄙罵聲更甚。在場四萬人都是親眼見過岳飛忠勇的,此時如何能夠接受?
武松耐心等噪聲再下去,朝旁邊問一句:“方大王?”
方貌點點頭,表示讓他繼續說下去。
“那武松再問,這一部荒唐聖旨,咱們遵還是不遵?”
“不遵!不遵!不遵!!”
“不遵聖旨可是死罪!兄弟們說怎麼辦!我聽大傢伙的!”
臺下幾萬人慢慢收了聲音,喧鬧噪音變成竊竊私語。這個問題太重大,誰也不敢大膽亂喊。
但慢慢的,竊竊私語又漸漸膨脹起來。猶如疾風捲勁草,飛鳥夜歸巢。涓涓細流變成驚濤駭浪,碎石沙土堆成巍峨泰山。
四萬男兒,幾十種南腔北調,轟然匯成一句話。
“殺去東京,奪了鳥位!”
第251章 臣子之義
偌大幽州城,自本朝開國以來,怕是從沒發出過如此震耳欲聾的吶喊。刀槍拳頭胡亂揮舞,大地都被震得發顫。幾萬人齊聲叫道:“反了!反了!反了!反!反!反!”
武松早料到會是這個答案。傳令下去。各小隊維持秩序,安撫百姓,防止失控。同時下令開倉,所有人縱情吃上一頓酒肉,既是慶功,也是壯行。
當初在梁山、在江南,說一句“造反”,尚有些人云亦云的意味。被逼上梁山不代表不愛國,說起殺貪官時興高采烈,但談到“殺皇帝”的時候,不少人免不得內心抽搐一下子。
可如今不同了。親眼見到如此一部顛倒是非的“聖旨”,幾乎可以看到那聖旨後面那心懷叵測的嘴臉。
拋頭顱、灑熱血,兩敗金兵,堅守孤城,多少兄弟就此長眠邊野,馬革裹屍。
跟百姓打招呼的時候,也不用遮遮掩掩自己的身份,也不用糾結自己到底是叛還是匪,是愛民還是擾民,而是直接理直氣壯來一句:“俺們是義軍!”
如今呢?護國護民的功勞被直接抹殺,完全沒被那些“肉食者”當人看!
就連最溫和的盧俊義一派,以及曾經把人生希望寄託在招安上的一干朝廷降將,此時也暗暗搖頭。就算當初招安了又怎樣?跟韓民毅這樣的將官為伍,等著被後世唾罵麼?
明教諸軍更是直接不買賬。本來就是來北方刷威望、攢經驗,為以後的自立做準備的。什麼東京城來的聖旨,完全不放在眼裡。不像梁山士卒那樣義憤填膺,而是個個嘴角掛著冷笑。
要他們解散?做夢!
更有人暗暗歡喜。能下達如此顛倒黑白的命令,不惜自毀長城、迎敵進門,這朝廷氣數不久了。
武松將一干梁山兄弟召集在空地上,說出自己的分析:“真要造反,咱們人數不佔優。開封府裡的守軍號稱百萬……”
魯智深嗤之以鼻:“不造反就是個死!朝廷今日把灑家們賣了,回頭遲早把整個國家給賣了!坐著等死麼!”
吳用點頭,總結道:“覆巢之下,唇亡齒寒。”
有這想法的不止幽州一個城。坊間傳聞,因著金兵入侵,河北山西民生凋敝,官逼民反之事層出不窮。有的殺官自立,有的投降金國,有的佔山為王,還有的還打著忠於大宋的旗號,但卻得不到任何朝廷方面的物資支援。
情勢瞬息萬變。就在短短几個月前,天下義軍還盼著聚攏在“王師”旗下,好好幹一番大事業,亂世出英雄,光宗耀祖,報效君王。
就在短短几個月前,梁山“叛匪”還似乎是官軍的囊中之物,江南方臘面對揚子江上的大批戰船,首先想到的還是“玉碎瓦全”……遠遠沒有推翻大宋王朝的實力。
然而此刻又大不一樣。因著突如其來的外敵威脅,朝廷的公信力跌到谷底,“聯軍”堅守幽州的事蹟已經在燕山府小範圍傳開。這一個月來,已經吸收了近一萬新兵,都是附近來投奔的義軍鄉民。
武松詢問幾個智囊:“梁山的江湖名氣還沒丟掉。要是能沿路把其他民兵鄉兵都聚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