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蘇姑娘,待我將這柴給劈了,你再進來。”
這青年名叫鬱長青,大約一年前來到桐花巷,一開始只是偷偷在蘇燮上課的時候在外面偷學。後來被蘇燮發現,見他為人勤奮踏實,於讀書上也有一點天分,便讓他跟著私塾一起上課,只是讓他幫忙做些雜事抵束脩。
鬱長青十分感恩,幾乎包了蘇家所有的家務,後來蘇燮病了,蘇清漪一人照顧不過來,也都是他在幫忙。甚至他還去碼頭搬貨,賺來的微薄薪水也都給了蘇清漪用來給蘇燮治病。
蘇清漪不收,他就固執地扔到地上,然後頭也不回地跑掉,這麼來回幾次,蘇清漪也沒有辦法,只能將這些錢另外收好,等蘇燮好了再還給他。
兩人一裡一外地站著,只聽見斧頭劈在柴垛上悶悶的聲音。
正在這時,一個明豔的少女著急忙慌地跑了過來:“七娘!你可算回來了!”
她叫顧三娘,在街口開著一家豆腐鋪子。自從父母雙亡後,她獨自一人撫養弟弟長大,雖外表看著有些潑辣,為人卻最是善良厚道。
蘇清漪穿越後,能這麼快適應環境,也是多虧了她。
可此刻,顧三孃的臉上除了焦急還有憤怒:“你不知道,你那幾個堂叔和叔祖又上門來鬧了,若不是長青大哥在,還不知蘇先生要被他們折騰成什麼樣呢!”
蘇清漪的臉色一變,她就說,自己離開之前本是請幾位街坊鄰居幫忙照看父親,怎的回來的時候會看見鬱長青在這裡劈柴。
顧三孃的話說完,幾位街坊也滿臉羞愧地走了出來。
“七娘啊,真是對不住了。”
“畢竟都是親族,咱們也沒有辦法。”
蘇清漪連連搖頭,大家不過是街坊,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這點道理她還是懂的。她又是道謝又是致歉,倒讓幾個街坊都有些不好意思,他們也不說什麼,只是從家裡拿了些東西硬塞給蘇清漪。
蘇清漪哭笑不得,怕他們多想,也只能收下。
待街坊們都回去了,她才問顧三娘和鬱長青:“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顧三娘說起這個便是一臉怒容,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噼裡啪啦”地把蘇家那些親戚做的事情都給說了出來,鬱長青偶爾在旁邊補充一兩句,卻已經足夠讓蘇清漪得知全部的事情經過。
蘇家村在臨江也算是比較富裕的村子,當初出了蘇燮這麼一個讀書的好苗子,幾乎是全村都引以為豪。後來蘇燮求學崇明先生,遵老師遺命,及冠後才下場考試,反倒原本一直不如蘇燮的村長之子搶先考中了秀才。
村中人的看法漸漸就變了,在原主的記憶中,那幾年類似的嘲諷聲不絕於耳,好在蘇父蘇母卻咬牙挺著,不肯將這些事情告訴蘇燮。
待到蘇燮及冠,一路高歌,縣試、府試、院試連得三案首,名聲響徹整個臨江城,便是當時的江東太守都驚動了,稱他為麒麟子,傳為一時佳話。
村中人便又都圍了過來,尤其蘇燮那幾個遠房堂叔,原本嘲諷的最厲害的就是他們,卻像是失了憶一般,毫無芥蒂地逢迎上來。
蘇父蘇母卻已經看清了他們,態度一直十分冷淡。
原本,要是蘇燮順利地進京考試奪得狀元,這可就是小說中最經典的打臉情節了。可偏偏,就在蘇燮鄉試前夕,父母相繼過世,他因守孝耽誤了六年時間,原本風光一時的麒麟子成了過眼雲煙。
蘇燮沒法忍受村裡人的冷言冷語,這才決定搬到城裡來。
沒想到,那些人就像水蛭一般,一開始只是明裡暗裡說要給蘇燮過繼孩子,被蘇燮拒絕後,又打上蘇清漪婚事的主意。自從蘇燮病了,更是三天兩頭就來鬧事,原主也是心力憔悴,這才香消玉殞。
顧三娘義憤填膺:“他們又提要過繼的事情,說什麼要給你找個依靠,那人痴痴傻傻的,我看哪!就是個被他們用來佔家產的幌子!”
蘇清漪無奈苦笑。
這些人耀武揚威也是有所依仗,依據這時候的律法,一旦蘇燮過世,他死後所有東西都要上交宗族。到時候蘇清漪一個孤女,無依無靠又如何同龐大的宗族鬥,還不是得由他們搓圓捏扁。
在他們心中,此刻的蘇燮只怕就如一個死人一般了吧。
把顧三娘給氣成這樣,可見蘇家吃相有多麼難看。古人說,遠親不如近鄰,這話說的還真是沒錯。
顧三娘罵了一通蘇家人,見到蘇清漪面色黯然,這才後知後覺地捂了嘴巴:“抱歉,七娘,我不是……”
蘇清漪搖搖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