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頁)
柳媒官大吃一驚,萬萬沒想到這樣一個看似儒雅的男人竟然有著這樣的魄力,只是他既然都這樣說了,她也不好再勉強下去,只得匆匆告辭了。
她一走,裘媒官也不好再留,也離開了。
只是這兩位媒官雖然走了,這一家被兩位媒官同時登門的事情還是傳了出去。這反倒比武安侯府要為小侯爺求娶一個平民女子來的更有趣,這訊息傳得越來越廣,最後,竟然連景寧帝也聽說了。
恰逢景寧帝正在宮中御花園中釣魚,一把魚食灑下,一群腦滿腸肥的錦鯉紛紛躍出湖面,將景寧帝放下的魚鉤扯得盪來盪去,景寧帝卻並不在意,
被召來的小太監戰戰兢兢地回完話,趴伏在地上不敢抬頭。
景寧帝聽完哈哈大笑,同身邊的大太監道:“太可笑了,若是阿學在這兒,朕一定要好好笑話他不可。”
李福賠笑道:“這些事老奴也聽說過一點,只能說是太湊巧了。”
“這蘇……蘇什麼來著?”
“蘇慎之。”
“哦。他今科排的是什麼名次?”
李福連忙回道:“是傳臚,還是您親手點的。”
他這麼一說,景寧帝便也想起來了:“朕記得了,他是許崇明的弟子,許崇明雖說不肯為官,卻著實教出了幾個肯幹的弟子。”
“也是先帝與陛下的恩德,這才有這段佳話。”
景寧帝扯動魚竿,見到魚兒都跟著跳起來,他的眼神微沉,面上卻恍若不在意一般,說道:“阿學終歸是公候之身,他的親家若只是個區區庶吉士,未免有些太跌份了。”
李福垂著手不敢多言。
景寧帝擰眉想了想,才道:“許崇明的弟子是個做實事的,不如便把他提到工部去好了。”
李福連忙拍了幾句馬屁。
景寧帝被拍的身心舒暢,想了想又問:“他說的自絕宗族可是真的?”
李福連忙將打聽來的事情經過說了一遍,他作為景寧帝身邊一直信任有加的大太監,靠的可不僅僅只是拍馬屁,這份察言觀色未雨綢繆的本事,可是旁人都不及的。
景寧帝嘆息一聲:“宗族雖為死後享祭香火,但碰到這種族長,宗族風氣都被帶壞了,可見家族也不是越大越好。”
李福聽得出,景寧帝話中所說的是如今橫據江東的各大世家。可他也只能裝聾作啞,裝作什麼都沒聽到的模樣。
不過景寧帝也只是感慨了一句,隨後就把這件事拋到了腦後。
只是這道聖旨傳到了武家時,還是震驚了許多人。
蘇燮從一個剛剛進入翰林的庶吉士,一躍成為工部的一名主事,同期的狀元郎還只是翰林院一名從六品的修撰,他卻已經成了正六品,還高了半級。怎能不讓人羨慕嫉妒恨?
殊不知蘇燮自己也十分無奈,他其實也不太想這樣升官,他家與武安侯府結親本就是高攀了,如今他又因為武安侯的緣故升官,即便這不是他本意,多少也會給人一種依附之感,只恐怕女兒以後會受到非議。
只是皇命難違,他也不可能因此公然抗旨,只得高聲謝恩。
蘇燮才來翰林院沒幾天,收拾收拾便去了工部,好在他平日就是不爭不搶的性子,背後又有武安侯這樣的靠山,旁人便是嫉恨也不敢說什麼,最後歡送他離開時,竟還顯出幾分脈脈溫情。
而工部雖說是六部中最沒地位的部門,但繁忙程度卻是成反比的,蘇燮剛去還沒熟悉,就被丟了一堆事情,下了衙回家,還要忙著找房子和準備女兒嫁妝,畢竟女兒發嫁總不可能還在武家吧。
這些事情堆在一起,蘇燮也沒工夫想別的了。
倒是蘇清漪最近還算輕鬆,她與蕭澤定親之後,便也偶爾可以在長輩在場的情況下見一面了。關氏是江東出身,對這些規矩並沒有京城看得這般重,偶爾請了蘇清漪來家中,便讓小情侶在花園中互訴衷腸。
卻不知蘇清漪與蕭澤見了,卻與旁的未婚夫妻完全不同,與關氏所想的風花雪月更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旁的未婚妻送的是荷包和手帕,蘇清漪送的是收藏已久的《一夢浮生》第一冊 。
蕭澤也沒有擷花贈美人,或是說些深情款款的情話,相反,他一臉寶貝地拿出自己研究已久的蒸汽機雛形,與蘇清漪討論地不亦樂乎,兩人還因為彼此的觀點爭執不休。
好在關氏不是那種喜歡躲在一旁暗搓搓偷看的母親,否則她恐怕會陷入深深的懷疑之中。
不過雖然和旁人不同,也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