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剩下兩個孩子,看的像眼珠子一樣,姜根保這是要狠心逼死她呀。
“媽,你還護著她,她十四歲的人了,她什麼不懂?這樣的事情,擱在部隊那就是叛徒,槍斃的料。”
“十四歲不也還是個孩子嗎,才多大呀,被土匪抓住,大人也該嚇慌了,這也不能全怪我們家丫頭。再說了,他們家福妞不是沒事嗎,她又沒有怎麼樣,無非是小孩子說錯了話,我們也去道過歉了,這事情怎麼還沒完沒了了呢。”
姜根保氣得絕倒。他知道他媽護短,平常就喜歡姜丫頭,甚至勝過喜歡鐵蛋這個孫子,嫌棄鐵蛋脾氣倔不聽話,一直誇姜丫頭乖巧聽話,嘴巴甜,可他真不知道,他媽能糊塗到這種程度,親媽呀。
“媽,這事情你也護著她,長大還不得是個禍害!”姜根保氣得大叫,“你也不想想,她差點坑了人家兩條命,茂松還是我的上級,我怎麼跟他交代?”
對此,六嬸兒絲毫不以為然,竟輕飄飄地說:“那不是沒怎麼樣嗎,大花和福妞好好的呢,反正都已經沒事了。小孩子驚嚇了發燒,叫叫魂就好了,也就他們家當回事兒,還半夜送去城裡醫院。茂松他就算是你上級,他跟我們還是本家近房呢,論理你是他堂哥。他要因為這點事就怪你,那他可太不講情分了。”
你差點害死人家媳婦和妹妹,還跟人家講情分?姜根保一口氣堵在心口,又不能衝他親媽出氣,就氣急敗壞地把六嬸兒推開,揮著武裝帶往姜丫頭身上抽。
結果吳翠芬又在那邊哭上了,哭著說孩子錯了說說就行了,哪能下狠心打,哭著罵著說:“我可看好了,有了後孃有後爹,你乾脆打死我們母子三個,省得讓你不順眼。”
這個過程中,姜丫頭一直低著頭不言語,抽抽搭搭地哭。姜根保本來還沒想下重手,到底是自己的女兒,他原本就是想教訓一頓,也好給姜茂松一個交代。
可是被他媽和吳翠芬這麼一鬧,姜根保氣不打一處來,下手不由得就重了。
第19章 思量
姜根保就在他媽和吳翠芬的哭訴責罵中; 把姜丫頭狠抽了一頓; 帶著一肚子氣回城去了; 連口水都沒在家裡喝。
田大花聽到這一出的時候,不禁搖頭; 這一家子都是什麼人呀!她暗暗決定; 以後少跟這家人來往,務必離這樣的人家遠遠的。
收玉米,收豆子,各種雜糧收進家,越冬的小麥和豌豆種下地; 秋收算是暫時忙過了一陣子。
期間姜茂松回來過兩趟,時間都不長; 也就是回來看看; 田大花難得地沒有懟他,可也懶得搭理他。
當天在城裡遇上的空襲讓田大花明白,這個男人眼下是真的忙,仗打完了,可日子還沒真的太平呢,眼下不光他; 他們那些人都很忙。她關注的不是這個男人; 而是希望這日子別再戰亂動盪,能真正太平起來。
也因為空襲的事,田大花最終決定,先不送倆小孩進城上學了; 先留在鄉下讀兩年私塾吧。
鄉下雖然也未必太平,比如上次就發生了土匪的事,可這是她最熟悉的環境,她熟悉的山林,一切還在她所能掌控的範圍,總比一座陌生的城市更讓她心安,兩個小孩也更適應。
山裡人一般等到霜降之後,才開始收紅薯,紅薯也是最後收進家裡的莊稼了。所以田大花就在這個短暫空當,開始安排倆小孩上學的事情。
要上學的第一件事,起個“大名”。
山裡人,從小喊著小名兒長大,大狗二毛三犢子,可不能一輩子這麼喊啊,這讓孩子多難為情啊。大部分父母家長,就算自己大字不識,也還是很重視孩子名字的。
讀書的,入學前就會起正經的大名,要不然先生上課時張嘴一聲“二狗子”,多麼有辱斯文啊。不讀書的,一般到了十五六歲,該說媳婦、找婆家了,也正經起個大名,從此就意味著是大人了。
大名誰來起呀,那就要找個讀書識字的人,按照祖輩相傳的家族字輩來起。這年代的山村,讀書識字的人可不多,一般還是去找村學裡的先生。於是附近村子許多人,大名都是村學裡先生給起的,起的多了,也就有些隨意了。
大名要叫一輩子的,哪能隨便讓別人起,這一點田大花根本沒用多想。
她自己起。
大約是當家作主慣了,田大花也沒想到要跟倆小孩商量,當然更沒想到要跟姜茂松商量,奶奶的確不識字,也就不用商量。
她就是覺著,與其讓村學的先生隨口起一個,還不如她自己來。
福妞是“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