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部分(第3/4 頁)
“……”
“到底怎麼回事,詳細說說。”
玄參這才將大廳來的訊息娓娓道來。
據說,來的那人是真正想還願的人的後代,按照那人的說法,他父親當年年少的時候途徑同福村,曾經在村子裡借住了一段時間,當時他們家是逃荒來的,幾乎快餓死,有一日他父親經過那間廟的時候便鬼使神差地進去拜了拜,並且在心裡祈願著他們家日後能飛黃騰達,每天都能吃飽飯,穿好衣,子孫代代昌盛,求得事兒還挺多,總之就是什麼好的都求一求,雖說有些貪心,但卻也很誠心,而且當時本身也不過是走投無路一時心裡一動才拜佛祈願,也並不是真的貪心求那些,當時心裡想得最
心裡想得最多的還是家裡人不要再喂一口飯愁苦。
後來沒多久一家人便離開去了別處,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真開始轉運,找到一個並不算太富裕的小城落腳後,這一家子的生活便開始改善,不知不覺中便越過越好,不但徹底擺脫了貧窮,還成為了當地的富商,一共生了四個兒子娶回來的兒媳婦也都很賢惠,即便是沒有經商頭腦的,也能幫著照看好家裡,孫子也有了六個,孫女四個,孫子也有成了親的,而且這兒子孫子的從小到大身體都非常好,小孩子就沒有一個夭折的,而且品性也都很不錯,即便有些被長輩寵得有些嬌縱的,本質上都還是好的,總體來說,這一家子真可謂是苦盡甘來,生活相當美好。
他們過得越幸福美滿,那位富商老爺便越覺得是當年在那小廟裡祈願起了作用,否則怎麼他們一離開同福村沒多久,日子就變好了呢?越想越覺得是這個理,富商老爺便一直想著找機會來還願,免得佛祖覺得他忘記了恩惠,日後把這些都收回去,便是為了一個心安,怎麼也得來一遭。
只是,富商老爺家的產業很大,一時半會兒地也沒辦法打點完,剛覺得差不多了,又會出現些事情絆住腳步,忙完了一件又來一件,一直拖著拖著,本來老爺子的年紀就已經很大了,拖到後來身體受不了病倒了,也沒能得出空來過來,直到臨死前,還一直抓著大兒子的手,說讓他務必要帶著家裡人親自去一趟,否則他死了都不能心安。
這句話成了老爺子的遺言,子孫們哪有不照做的理由?於是,等辦完了老爺子的喪事,將家裡產業都安排妥當,一大家子除了少部分年紀太小不適合遠行的,全部趕到同福村還願。
不過,廟早就荒廢了,後來被秦霜買下來後更是改為私宅,他們自然沒辦法還願,這可把這一家子給愁壞了,同福村村長聽他們說了那些往事和經過後也發愁,這要是村裡別人家買下的宅子,他去協商一下或許能想出個穩妥的法子,但主人家是秦霜兩口子,就比較麻煩了。
奈何這一家子確實非常誠心,便是他們拿出來的為了完成老爺子的意願,村長也不可能當沒這回事,愁了幾天,最後實在沒辦法,還是找到了如意莊,知道秦霜和阿辰出了院門後,便將事情和玄參說了一遍,玄參也親自見過那一家子。
這件事本身也不算壞事,玄參身上也真有秦霜留給他的那宅子的鑰匙,看出那一家子確實是真心誠意只想在佛祖面前拜一拜,上香還願,考慮一下便答應了,開了大門,讓人將一直在倉房裡妥善儲存著的破舊佛像擺在前廳,連香案,蒲團都是用的廟裡原有的,哪怕東西都很破舊,按照那一家子的說法,都是希望儘量還願曾經廟裡的東西,如此也能表達他們的誠意,弄來新的東西,怕反而讓俗氣衝撞了佛祖。
秦霜聽那一家子的作為,倒是也頗為欣賞。
之後沒什麼好說的,自然就是一家子一起拜了佛祖,上了香,將他們家的情況細數說給佛祖聽,然後感謝佛祖慈悲,讓他們一家子過上了好日子,並且當著佛祖的面,也當著村子裡來圍觀的人的面,說日後他們家一定行善積德,讓更多像他們父親(爺爺)那樣曾經吃不飽穿不暖的人能夠白託貧困。
用秦霜的話說,就是打算回報社會,已故的富商老爺子只讓家人來還願,卻沒有說過這些,這一家子能主動地這樣想,看得出確實是知道感恩的,品行端正的人。
“這算是好事,你做得很好。”秦霜不吝誇獎地稱讚了一句,心頭卻有生出些疑惑。
如果只是這麼一件事,應該不至於會讓玄參露出方才那樣的古怪眼神,難道是後來又發生了別的什麼事?阿辰心裡也有著同樣的狐疑,同樣用眼神詢問著玄參。
玄參道:“那一家子還完願在村子裡又歇了一天便離開了,但村子裡從那時開始便又除了傳言……”
秦霜和阿辰心裡一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