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4 頁)
十分滿意——鳳寥此舉,也算是兌現他請雍家鄰居們喝酒的諾言了。
這個世界的納妾禮儀,大致也可分為三種。
最簡單的一種是丫頭升姨娘。將丫頭開了臉,打扮打扮送進一間單獨的屋子,次日這丫頭給正房磕了頭、敬了茶便算完事。若要隆重些,再擺幾桌酒也就行了。
若從外頭納良家女子為妾,則有兩種禮儀。
一種是夫家不太重視的,靜悄悄一乘小轎,從側門或角門將新姨娘抬進來,次日新姨娘給正房磕頭敬茶即可。
另一種是夫家比較重視的貴妾或良妾。孃家和夫家均擺喜宴,有迎親儀式,只是具體的禮儀規制與娶妻不同。當然,次日新姨娘也得向正房磕頭敬茶。
鳳寥納雍若,用的是相對最隆重的那一種。
傍晚時分,受到邀請的客人都來了。
周氏病著,便由恆郡王府的一個老成管事陪著雍蕎、雍苗招待客人。兩個小朋友一個九歲,一個六歲,頭一次應對這樣的大場面,都是心中發慌,卻努力裝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雍若坐在自己房中,已換上了一套繡著富貴牡丹、喜鵲登枝圖案的華麗粉色禮服,等著喜轎來迎。
因為臉上面板還需要養護,不宜用脂粉,她又誓死捍衛住了自己的眉毛,整張臉便只塗了一點口脂,約摸是這個時代打扮得最素淨的新娘了。
喜娘不能在她臉上大做道場,便在她頭髮上下足了功夫,給她梳了一個十分華麗繁複的牡丹髻,戴了滿頭珠翠,讓她覺得腦袋陡然重五斤。
到了吉時,恆郡王府的喜轎,在吹吹打打的喜樂聲中到來。
喜娘給雍若蓋上了蓋頭,又將蓋頭前面撩起來,扶著雍若去拜別周氏。
周氏已換了一身喜慶的衣裳,臉上搽了淡淡的脂粉,看起來氣色好了一些。
她拉著雍若的手,將雍若從頭到腳細細打量了一遍,臉上的神色悲喜交集:“我女兒也要出嫁了……”聲音略微哽咽,“記住孃的話!今後……好生過日子!”
雍若反握住她的手,微笑著安慰她:“娘放心吧!我定會過得好的。娘也要好好保重身子,我會盡快回來看你的!”
周氏卻搖搖頭:“承蒙王爺看顧,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