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3/4 頁)
這才使得朱氏越來越不尊重皇帝,夫妻漸行漸遠。
現在,皇后有名無實地被困在坤儀宮裡,朱家人其實一直都是心有怨言的。只不過確實是因為皇后做錯了事,他們也不好明目張膽地抱怨而已。他們只能一個勁地在家裡合計,應當如何補救此事。
救皇后出來,目前看來已經是很難了。雖說他們不清楚皇后當初具體犯了什麼事,可皇后親自簽字畫押,承認自己陷害妃嬪一事,朱家人都是知道的。
所以,他們只能另想它法。
最後想出來的辦法,就是鼓動皇帝選秀,然後再送一個朱家的女孩兒進宮。
第90章 驚聞
皇帝看著這位老太傅,清高自傲了一輩子; 這會兒卻低聲下氣地求他; 心中不免有幾分鬆動。
想當年; 他雖是先帝駕崩之前最年長的皇子; 可先帝向來偏心幼子,喜歡他的九弟。若不是有這位岳丈幫他在先帝面前說好話,這個皇位輪不輪得到他來坐還不好說。
所以對朱太傅,皇帝一直心存感激。若不是皇后後來實在不像樣子,恐怕他也不會和皇后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朱太傅哽咽著,沉聲說道:“老臣不指望皇上開恩,能放小女出來。老臣只是想著; 朱家的女兒做出了這等失德之事; 老臣心中有愧啊!若不再給皇上送一個貼心人兒; 老臣實在是寢食難安,將來就算死了,也合不上眼啊!”
見朱太傅說得如此嚴重,皇帝連忙站起身來; 親自扶著朱太傅說道:“國丈言重了; 雖說朕與皇后夫妻緣分已盡,可朕心裡一直是感念著您和朱家的。正因如此,朕也沒有嚴懲皇后,牽連朱家。至於貼心之人,朕已有後宮佳麗無數,實在精力有限; 恐怕不能照顧到您的小侄女。與其如此,倒不如讓她另嫁他人,朕親自為她賜一門好親事如何?”
朱太傅搖搖頭道:“皇上,您還不明白麼?現在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朱家女嫁給誰的問題,而是皇上您,您究竟為何如此執著,不肯選秀啊!”
皇帝為難道:“太傅不是不知,這幾年來,前朝後宮,諸事紛雜,朕逐漸無心於後宮,實在不想耽誤了這些年輕的小姑娘啊。”
朱太傅沉痛地說:“皇上到底是無心於後宮,還是已然心有所屬,就算您不說,可後宮之人,朝堂之人,天下之人,又有哪個沒有長眼睛,哪個沒有長耳朵?是看不出來,還是聽不出來呢?!”
皇帝心中陡然一驚,不知所措地看著朱太傅。
“非要老臣說的如此直白,皇上才能夠醒悟麼?您想要獨寵儷妃娘娘的心情,老臣可以理解,可您這麼做,恐怕不是在保護儷妃娘娘,反倒是害了她啊!睿王殿下的前車之鑑,難道您都忘記了麼?!”
睿王,就是六皇子死後,皇帝給他的追封。
一想起六皇子之死,皇帝不禁又是心中一痛。
見皇帝露出為難的神色來,朱太傅趁熱打鐵,繼續勸道:“從您坐上皇位的那一刻起,您就應該明白,這後宮是您的不假,可也不是隻為您一個人的喜好所準備的。皇上覺得老臣是倚老賣老也好,為了一己私利,強詞奪理也罷,老臣都認了。只是老臣實在不能看著皇上這般沉溺於女色,忘記了君主應有的責任吶!”
“太傅不用再說了,朕明白了。”皇帝本想著,自己把儷妃藏到延福宮裡去,一年才能見上一兩個月的面,其他人就能淡忘自己寵愛儷妃的事實。
可是今天,朱太傅的話提醒了他。他對儷妃的愛意,已經刻入骨髓。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皇帝把儷妃送去建福宮,不是因為厭惡了她,恰恰是因為喜歡她,在保護她。
所以,萬一有人起了嫉妒之心,把手伸到建福宮去,儷妃就危險了。
而且,如果他執意不肯選秀納妃的話,那些想送女兒入宮的朝臣不敢怨恨皇帝,就會把這筆賬算到儷妃頭上。
不管怎麼看,接受大臣們的提議,舉行一次選秀,都是最好的選擇。
皇帝重重地嘆了一口氣道:“朕這就找兩位貴妃商議此事。您若是執意想送朱氏女入宮,朕納了她便是。只是您要想好了,就像朕剛才所說的,朕恐怕不會有精力親自照顧她。”
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朱氏女進宮之後,皇帝不會寵愛她,只是為了給朱氏一個面子,會給那女子一個位份,保證她的吃穿用度。
朱太傅連忙應下,向皇帝行大禮,連說“皇上英明”。
皇帝懷著沉重的心情,將朱太傅親自送出了乾元殿。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