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4/4 頁)
要走了,禮部的大小官員們甚至自掏腰包,在京城最有名的酒樓雲京夢醉包了一個大包廂; 為裴清殊送別。
甚至就連平日裡幾乎從來都不參加交際的十一皇子也來了。
儘管十一皇子還是和以前一樣; 不怎麼說話,只是像一尊木頭一樣地坐在那裡,可是看到禮部上下如此團結,還是叫裴清殊十分開心。
因為公孫家和禮部的四譯館有合作的原因,這次聚會,公孫明也代表他們家的書社一起來湊了個份子。
大家夥兒一起攤錢; 給裴清殊準備了一整套珍貴的古籍,作為臨別禮物送給他。
裴清殊非常喜歡。
然而觥籌交錯之間,裴清殊忽然感覺十分傷感。
現在禮部的氣氛這麼好,他卻要離開這裡,去戶部那個“前有狼,後有虎”的地方去找罪受。
很多人,比如七皇子,就不是很理解裴清殊的選擇。
不過裴清殊心裡清楚,他要是留在禮部的話,恐怕已經沒有什麼可以上升的空間了。就算是做到了侍郎,要不來錢的話,他想做的許多事情還是完成不了。
所以他必須離開這個安逸之地,去別的地方提升自己,爭取為大齊再多做一些實事。
禮部尚書修鴻嘉雖然捨不得裴清殊走,但他卻非常支援裴清殊的選擇。
從裴清殊提出整頓官學開始,修鴻嘉就覺得裴清殊絕非池中物。
這會兒酒席之上,他也不擺什麼禮部尚書的架子,和裴清殊推杯換盞,喝得十分盡興。
不過裴清殊始終記得自己當年喝酒遲到,結果害得虎子被先生打板子的事情,所以就算再高興,他也不敢喝醉。
好在公孫明知道他的習慣,一直在旁邊幫裴清殊擋酒。他的酒量要比裴清殊好得多,不管喝多少都臉不紅,頭不暈。
所以裴清殊表面上好像敬了不少酒,也被敬了不少杯,不過實際上喝得並不是特別多。
酒桌之上,公孫明見大家喝得高興,十分自然地說起他們書社的書籍翻譯到別國之後,十分暢銷的事情。
公孫明還提出,他們打算成立一個華文書會,藉著這個書會,將中華文化傳輸到各個番邦國家去。
他們計劃以後不僅要翻譯大齊的暢銷小說,還有大齊的四書五經、詩詞歌賦、遊記雜談等等,都翻譯成外文,讓其他國家的人學習。
許多禮部官員聽說他的計劃之後,都非常地感興趣。許多人都表示贊成,甚至要親自加入這個華文書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