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第2/4 頁)
考過了專八的人,和人簡單的日常溝通還是沒問題的。
翻譯迅速說明了一下剛才“魚唇”的尷尬。
連盼聞言一笑,用英文解釋道,“夫人,所謂魚唇並不是指魚的嘴唇,指的是鯊魚尾皮的部分,取下曬乾,便製成了金黃色的魚唇。”
M國夫人大感驚奇,又指著米飯問,“我今天居然吃到了綠色的米飯,重點是,很好吃!這是什麼變異物種嗎?”
連盼聞言,眼角微微帶上了笑意,“並不是,這是產自我國河北玉田的一種稻米,名叫碧粳米,從前是貢品,如今早已步入百姓之家。它的特點就是米粒細長,微帶綠色,炊時有香。”
所以吃起這種米煮的飯,才會覺得特別香。
不過如今國際貿易發達,香米不算稀奇,南北通常,北方的珍珠米南方也能吃到,碧粳米因為數量稀少,價格昂貴,食園倒不是時常煮這個米。
說實在的,別說是M國夫人了,就是元首和夫人也還是平生第一次吃這個米呢!感覺怪稀奇的。
其實桌上的菜,看著普通,但連盼卻都是深思熟慮過的。
魚翅燒鴨、紅燒魚唇、佛跳牆、蒸鰣魚,取的是水五珍。
魚翅、魚唇、鮑魚、乾貝和鰣魚,都屬於水中珍品。
J市靠海,這些也是J市的特色食物。
陸上之珍取了一個——燒鵝,既是廣東代表菜,也是屬於古時珍饈之一。
地珍取了兩味——猴頭菌和冬筍,既是兩珍,也是冬季時令蔬菜。
餃子是中華對外的美食符號,是首當其衝的主食。
饅頭是中華人民自古以來少不了的,八寶饅頭取八樣雜糧混合蒸制合成,既象徵五穀豐登,八面祥雲,又促進腸胃消化。
至於碧粳米,原因不必多說,這是舊時貢品,故而拿來招待貴賓。
酒取的是冬釀的桂花釀,薰香微甜,溫補益氣,暗和中華養生之道,最適合冬季溫腎護陽。
小小一桌菜,八盤珍饈,三食一酒,既取時鮮,又取八珍,雖然不比滿漢全席,卻在有限的條件裡,最大限度地囊括了東道主之地J市的閩粵菜系之精華。既弘揚了我國博大精深、精緻講究的美食文化,又最大程度地體現了對外賓的尊敬。
如果真有御膳的話,能讓兩國領導人都吃得如此滿意,連盼這一桌,恐怕就是當世的御膳了。
連盼說完,眾人感覺既驚奇又佩服,都忍不住紛紛鼓起掌來。
其實連盼英文算不上多好,她講話講得也不算快,用詞造句用的都是最簡單的,不過勝在吐字清晰,表達完善,所以給人的感覺反而十分親切,畢竟這菜裡的玄妙,沒人比她知道得更清楚了。
用飯完畢,領導人便就在桌上喝著桂花釀,連盼適時請求道,“其實這桌菜,並非我一人完成,我十個弟子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都特別想見見您們,能否請他們出來和我一併接受大家的讚賞?”
結果自然是可以的,秘書立刻下去廚房請人了。
十個弟子一聽,都激動地簡直都不知說什麼好,彼此紛紛為對方檢查衣服和帽子,以免形象有失,有順我大中華形象。
整理完畢,一群人排著隊,按入門先後順序,也就是年齡順序,跟著秘書一起,來到了會客廳。
其實桌上的飯菜都沒有吃完,畢竟領導們也不是真光來吃飯的,吃飯是外交活動的一種,大家都還算剋制。
M國夫人拿著手機對桌上的菜拍了一張照,用自己新註冊的微博號發了第一條微博。
MelindaV:Wow!
配圖兩張,一張是吃了一半的飯菜,還有一張,是她和丈夫以及元首和夫人的自拍照。
網民聞訊,蜂擁而至,留言迅速破萬。
早已有眼尖的群眾發現了吃飯地點——這熟悉的紅木桌,這雕花窗,這掛在牆壁上的掛畫,這……這不就是食園嗎?
Melinda翻看留言,她略懂中文,只是不算熟練,翻了幾條留言就發現有一個詞重複率特別高,因此拿過去給翻譯看——“什麼是御廚?”
翻譯為她解釋,她大感驚奇,瞬間又望向連盼,“你真的是中國古代宮廷御廚之後嗎?”
在貴客面前,連盼可不敢撒謊,連忙搖頭,“不,這只是網民對我的調侃罷了。”
但……能作為國家代表接待外賓,又親手為兩國領導烹飪菜餚,這不是御廚,還是什麼?
元首聞言笑道,“我覺得,你這個御廚,當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