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神色複雜卻只是握著拳輕輕咳了一聲,然後沉下聲問道:“那你這麼早找我是有什麼事麼。”
他雖是問句,口氣上卻是肯定,顯然是知道王清瀾找她定是有什麼急事。
“這個啊,”王清瀾微微咬了口小果子,耐心的嚼了幾下才嚥下去,滿口的香甜果汁,聲音輕飄飄地響起,“你可知道沈老將軍是怎麼死的?”
“你這話什麼意思?!”沈瑾予面色一冷,聲音也沉了下去。
“‘舊疾復發’這樣的說法你竟然也會相信麼?”王清瀾灑然一笑,細眉微微挑高,低聲嘆道,“王爺,以你之聰慧,竟然也會相信這樣低劣的說法麼。老將軍何等人,就算是死也只能死在戰場,豈會讓自己死於病榻。更何況,這‘舊疾’也未免來得太過蹊蹺嚴重,不過數日竟可致人於死。”
“義父雖然待皇室一片忠心,但絕不是會愚忠到引頸就戮的人。他若是為人所害就絕不會親書與我,告我他舊疾復發之事。”沈瑾予語聲淡淡,提起自己的那位義父,神色間卻有一絲悲痛。他說到這才微微頓了頓,重新理了理情緒,接著說道,“更何況義父前去京都乃是為了救駕,謝後與離帝陛下再是狠毒怕也不會這麼快就背信棄義恩將仇報。”
王清瀾聞言微微一笑,卻也不再多言,只是將懷中絹帕遞上:“王爺何必自欺欺人,還是看過此物再言其他。”
那絹帕不是很大,上面卻密密麻麻的寫了許多字,筆跡各異。最末段的總結概括,筆跡清雋,頗含內勁,顯然是王清瀾親手書寫。
沈瑾予眼中神色卻更是複雜,他有一種感覺,這絹帕上的東西恐怕非同小可。可是,即使是滿懷的顧忌,他卻不能不看——沈老將軍待他的一片深恩,他是斷斷不能輕負的。
正文 從前秘事今日言
網際網路 更新時間:2014…8…30 16:40:26 本章字數:1162
那絹帕上最初的字跡雖潦草卻剛勁顯然是男子寫的。沈瑾予沉下心,認真地看了起來。
“沈將軍帶兵救駕平亂,與三王周旋五日方才解圍入城。入城之日,皇后、太子親自出城相迎。太子面色惶惶,顯是故作鎮靜。沈將軍與皇后交談許久,隨後一同入宮面聖。”
這段話後有人用硃筆小心地做了批註,筆跡清秀,內勁不足,顯然是細心女子瀏覽過後多加揣摩。那硃筆記著“皇駕未親至,太子面色惶惶,吾恐陛下病重難愈,沈將軍入宮恐是受託孤之事。”
那男子筆跡接著寫道“沈將軍居內廷三日不出。三日後,宮中傳陛下駕崩之事,皇長子靖王殿下悲痛之下隨皇帝逝。遺詔幼子繼位,皇后以太后之尊臨朝主事。”
硃筆隨後緊接著批示道“靖王雖賢實受忌也,滿朝大臣多受其恩,若非帝寵太子甚,此人恐是太子勁敵。靖王心性與帝相似,帝雖獨愛太子卻每每護之,臨終又恐有傷於太子、皇后,痛下決心賜其毒酒,乃借悲痛名。沈將軍數日不見其蹤,定是困於內廷,吾恐皇后有疑於他。”
接下來的筆跡又與上面的男子不同,端正又帶謹慎。“新帝扶棺登位,沈將軍立於一側,面色鬱郁卻仍是恪盡職守。然太后每每以目視之,總帶惱意。七殿下與謝家謝靜言立於一側,面上肅然。”
硃筆下批“沈將軍素重靖王,然先皇因私情而賜死靖王,此事沈將軍定是有所不滿。太后與之嫌隙由此而生,礙於新皇初登內亂不止方才勉強不提。然太后其人猶愛記仇,吾恐沈將軍將有不測。”
沈瑾予看到這,面色已經有些變了。他知道,義父的確是十分看重皇長子靖王殿下的,他甚至還多次對自己密語“靖王與先皇最為相似,實在是明君之選。”想來先皇賜死靖王時,義父定然會大加勸阻,只是此舉也定會使太后對他心生不滿。想到這,沈瑾予只覺得心口微寒,已經不忍再看。
那端正的筆跡卻認真地接著記道“七殿下由靖王親自帶大,幼時便有仁慈之名,大臣多贊其有父兄之風。他雖得封晉王卻每日登門拜訪沈大將軍。嘗有密談。”
硃筆批示“人言晉王仁慈,我卻道其狡詐。太后對沈將軍早有不滿,晉王卻與他密談許久,定引太后疑心。沈將軍危矣。”
沈瑾予眼眶微微發酸,卻仍是緊緊抓著絹帕忍痛讀下去。
“太后詔沈將軍入宮議事,深夜不出。後有侍從攜將軍筆墨從宮門出,送往邊地。兩日後,宮中來言,沈將軍舊疾復發。”
硃筆接著批道“沈將軍定是已然遇害。”
最末尾,是王清瀾的總結概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