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3/4 頁)
項羽怒吼,“拔劍!”雙臂一震,以泰山壓頂之勢沉下來。
蒙鹽勉力支撐,虎口發麻,劍鞘與楚戟相持,格格作響,“這場戰爭,我們必須贏。”
這個“我們”,自然是指咸陽。
“拔!劍!”項羽重瞳墨黑,烏髮散亂,一字一頓,駭得兩邊陣營人馬都倒退四散。
蒙鹽嘶聲道:“項王不惜死,你座下騎者也都不惜死嗎?”
項羽心中一震,余光中那些至死追隨他的騎兵,一張張年輕疲憊的臉,多半都還未曾娶妻生子……
便在此時,大地震動聲自遠而近,轟然如雷鳴——是韓信率領大軍將至。
項羽猛地收戟。
蒙鹽假作收力不住,跌落下馬。他所率領的百餘士卒立時湧上來保護。
項羽趁隙,再度帶兵南逃。
韓信大軍趕到。
“項羽呢?”韓信跳下馬來,直接問到蒙鹽臉上。
不等蒙鹽回答,韓信又道:“我的斥候彙報,說是項羽又南逃了——你掌管三萬大軍,屢次捉不住只有數百人的項羽……若再有下一次,我可不管什麼功勞了。”
蒙鹽垂眸道:“是我失誤了。”
韓信不願與他多話,道:“咸陽來了旨意。”
蒙鹽微愣。
來傳旨的乃是李甲的長兄李由。
李由屏退左右,只留了韓信、蒙鹽、夏臨淵與李甲四人。
李由宣讀了胡亥的旨意,道:“朕於咸陽,諸事安好。漢王劉邦已歸順,並趙王張耳、九江王黥布等人。天下撫定,餘者皆有可恕之理,唯項羽不可。”
這是一定要項羽死了。
聽到此處,蒙鹽眸中一黯,見李由默然不語,便一點頭,當先南下了。
韓信雖然與項羽沒什麼私交,卻也佩服他用兵,見英雄末路,也嘆了口氣。
卻聽那李由繼續宣讀道:“然眾心惕惕,朕已有不悲?叔孫通,你這寫的什麼玩意兒?算了,別改文縐縐的了,就照著朕口述的寫……“
夏臨淵沒忍住,嗤得笑了一聲。
韓信也翹了翹嘴角,宛如又見陛下於面前。
“下面事情是交待給錦鯉二人組和我家兵仙的,不必給蒙鹽知曉。蒙鹽那小子在項羽旗下這麼久,總是有點感情的,他要是不願意參與追殺項羽之事,就由他去,不要勉強。言歸正傳,項羽就這麼死了,朕心裡實在很可惜。可若是項羽不死,則恐怕楚地反叛之心不絕。朕這裡有個不成熟的小計策……”
第155章
項羽領兵南下; 身後秦軍左將軍孔藂率領千餘人馬緊追不捨。
項羽與百餘騎且戰且退。
等到逃出東城; 項羽輕點人馬,已經只剩二十八人。
而著二十八人之中; 沒有一人是當初跟隨他起事的江東子弟。
也就是說; 他最早的班底; 那八千江東子弟; 已經被打得一個不剩。
而身後; 孔藂追兵又至,圍困項羽人馬數重。
不足三十人,連夜奔逃至此; 被千人大軍圍困——項羽知道,自己這次再走不脫了。
項羽對左右道:“今日終歸一死; 諸君隨我痛快一戰!”
於是登小丘; 分二十八騎為四隊,分作四個方向; 約定在山的東面; 分作三處集結。
項羽大呼馳下,眾騎決死之戰,所向披靡。
秦軍左將軍孔藂為其聲勢所奪,竟避退數里。
這一番死戰; 竟給項羽衝了出來,清點人馬,只死了兩位騎兵。
眼前已經是長江的支流,水花滾滾的烏江。
項羽飲馬江邊; 極目遠眺楚天闊。
忽然江邊一艘停靠的小船上,鑽出來個白鬚白髮的老頭。
老頭壓低聲音道:“項王不認識我,我卻認識您。我是烏江亭長,昔日您隨項梁將軍北上,便是我岸邊相送。項王,這江上只老朽這一隻船,秦兵就算追來,沒有船也是無法。項王!您速上船,咱們回江東,一樣稱王!”
項羽看向那烏江亭長,卻並不認識。
他想起當初與叔父初渡江而來的光景,再看眼下,只覺荒唐。
“項王!”那亭長催促道。
被追殺至此,忽然冒出這樣一位好心的亭長,項羽心中疑慮,不願上船。
更何況,就算上了船,回了江東——然後呢?
淪為天下笑柄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