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2/4 頁)
漢王太后上個月就可以返回封國了,聽說就為了等您,特意留在咸陽沒離開呢。這漢王太后,對您的歸來,可是期盼已久。”
劉螢低聲道:“那就明日一見。”
第224章
呂雉特意延宕近半月; 等到劉螢; 絕不可能只是為了敘舊。
次日廣陵宮中,呂雉與劉螢隔了五年再會面; 也都是百感交集。
呂雉握著劉瑩的手; 將她細細打量; 嘆道:“殿下受苦了。”
劉螢一笑帶過,道:“我剛回來; 許多事情都不明白了,所以也怕見了人鬧笑話; 今日只敢先見一見王太后——姐姐待我寬和; 縱然鬧了笑話,也只在你我之間。”
呂雉笑道:“我也是這般想。”
於是兩人入座; 屏退左右。
劉螢先笑道:“我不在咸陽,漢王大婚,也未能前去恭賀。”
呂雉道:“他小孩子成親罷了。當初帶他來咸陽; 多少家的淑女都不中意,誰知道最後竟是與他表姐投契,湊做了一堆。早知道; 省了我多少工夫。”
漢王劉盈最後在母親的安排下; 娶了大舅父的女兒。
這正是呂雉想要的結果——她的兒子越來越與她離心離德,她需要一個新的呂氏來拴住她的兒子。
劉瑩低頭微微一笑,又問臨光侯好。
臨光侯便是呂雉的妹妹呂嬃。
呂雉笑道:“這普天下,我只羨慕她一個了——什麼事兒都不操心,想要什麼了就來找我; 華服美食,孝子賢孫,真是過起神仙日子了。”
“那當真是好福氣了。”劉螢莞爾。
兩人寒暄過後,呂雉切入了正題。
“有一樁事,懸在我心中已久,苦於沒有知心人討論,更不敢冒然捅出來叫眾人知曉。”呂雉坐到劉螢身邊來,握著她的手,凝視著她道:“今日只你我二人,你跟姐姐說句心底話,你看楚王韓信這人如何?”
呂雉突然如此鄭重其事提起韓信,叫劉螢不能不謹慎。
劉螢歪頭思量著,輕聲道:“不知姐姐是問楚王,還是問韓信?”不等呂雉回答,劉螢又道:“若是問韓信,我要告訴姐姐,他是個知恩圖報、有情有義的好男兒。”
呂雉盯著她,問道:“若是問楚王呢?”
劉螢垂眸,道:“若是問楚王,我要告訴姐姐,他是陛下的心腹重臣、朝廷的棟樑之才,縱然我遠在胡地,也時時聽得楚王英名。”
呂雉握著劉瑩的手鬆了,她苦笑道:“你這麼告訴我,我便不敢把心底的這樁事兒宣之於口了。”
劉瑩面色平靜,睫毛輕輕的起落間,心中已轉過千般心思。
“姐姐的心事,對太子妃娘娘也不敢吐露麼?”
“不敢。”
“對陛下就更不敢吐露了?”
“更不敢。”
劉瑩微微點頭,道:“我明白了。姐姐是要借我之口,告訴陛下。”
呂雉也不迴避,誠懇道:“我再想不出第二人,能將此事轉告陛下,又不引火燒身的。”
“看來這是一樁糟糕的大事兒。”劉瑩紅唇輕啟,淡聲道:“事涉楚王。”
呂雉道:“正是。我深知其中危險,所以不能不顧你的意願,就直通通告訴你,把你牽扯進來。”
“請直言。”劉瑩筆直跪坐著,微笑道:“姐姐為我顧慮,足感盛情。然我既受陛下深恩,便不可畏難躲避。”
呂雉早已忍耐多時,卻仍是先讚了她一句,才道:“為了準備與匈奴這場戰爭,朝廷早在三年前就更改了收稅制度。從前各諸侯國、列侯封地的產出,先歸於封地主人,再分給朝廷。自三年前,改為先送入咸陽,再由朝廷統一調撥。”
劉螢頷首,道:“的確如此。”
呂雉道:“這本是為了增強帝國的能力,使其能在對外戰爭中利佔據優勢地位,從而保護境內黔首、使帝國得以長治久安的辦法。這道理我明白,所以當初陛下一提出來,我立時便響應了——淮南王吳臣與楚王韓信也都答允了。自此而後,每年我們都把稅金運入咸陽。而我們的付出也沒有白費,朝廷對匈奴的戰爭果然勝了——”她攥緊劉螢的手,道:“當然,這離不開你的智勇雙全。”
劉螢勉強一笑。
呂雉嘆道:“這本該是皆大歡喜的事情。然而誰知道上蒼不讓我這老婆子安享晚年,竟然叫我無意中發覺了楚王在此中矇蔽朝廷的劣行。”她說是無意之中,實際則不知派出了多少探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