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頁)
也不止春天開花的時候;入了秋,武陵源更熱鬧;花沒了卻有果;大顆大顆的桃子掛著樹上;瞧著就叫人喜歡;不能賞花卻能摘桃;享受豐收的喜悅;這對城裡的有錢人來說,有著致命的誘惑。
雖然鄉親們不明白為,什麼城裡人巴巴的跑到武陵源來,費勁巴拉的自己摘桃子;摘的桃子還賊貴;明明冀州府的王記鋪子裡就有得賣;價格比武陵源還便宜;可城裡的有錢人就是樂意拖家帶口的往武陵源跑。
想不通就不想了,鄉親們不會跟錢過不去;來的越多越好,對這些人很是歡迎;只要守武陵源的規矩;就是武陵源最尊貴的客人。
這話是沈定山一再強調的;鄉親們記得真真兒;在鄉親們眼裡;這些客人就是他們未來的好日子;態度異常熱情。
今年剛入秋,武陵源就熱鬧起來了;那些買了房子的,大都會在春秋兩季來武陵源住;遊客也是這時候最多。
而今年秋天碧青也格外忙碌;小五跟杏果兒親事;定的日子就是秋天;大郎早從雁門回來了;帶來了幾件稀罕的皮貨;還有幾袋子牛肉乾;說碧青當時提過;胡地的牛肉乾好吃,常生特意找人做的,比胡人那些乾淨。
碧青仔細想了想;實在記不得自己什麼時候說過;不過的確喜歡;問了大郎,知道常生在那邊兒過得很好;也就放心了,大郎說常生幾乎不怎麼在雁門的鋪子裡;大都跟著商隊在草原的各部落裡跑。
碧青點點頭;這倒是;胡人逐水草而居;沒有固定的居所;想做買賣就得追著他們跑;這樣才能拿到最好的東西;王記的鋪子只是大本營;從胡地收來的貨物,在雁門的鋪子匯總,再分別運回來。
皮毛藥材大多運到京城;至於馬奶酒跟胡地的奶製品;以及一些胡地的特產;冀州也會分一些;冀州的有錢人不少;胡地的東西覺著新鮮;隔三差五也會買;不過比起京城就差遠了。
碧青想著,等以後看看把王記開到南方去;那裡是絲綢茶葉的產地;從南邊直接收貨應該便宜的多;順河北上,沿途要是都有王記的鋪子;買賣豈不是可以做一路。
當然,目前也只能想想罷了;不過常生能好好的生活,讓碧青異常欣慰;不用親眼見,碧青也能想象;常生戴著皮帽子裹著皮裘,跟著商隊在草原上奔走的樣子;或許黑了瘦了;但也長大了。
有時看著二郎;碧青就會想起常生;那孩子終於有了一片屬於他自己的天地;今年是不行了;看看明年能不能抽空去趟雁門看看常生。
說起來,肚子裡這個也是冬底下生;兄妹倆的生日在一個月裡頭;碧青執拗的堅持,自己肚子裡的是女兒;家裡人也順著她;都說是女娃子;就碧青娘總說,瞧著肚子尖尖的,弄不好又是個小子。
肚子裡這個比虎子折騰;當初碧青懷虎子的時候;一點兒害喜的症狀都沒有;要不然,也不會好幾個月了還沒發現;不跟這個似的;一懷上就有反應;過了三個月才好了;要是再折騰,碧青都沒力氣料理小五的喜事了。
小五跟杏果兒的好日子選的是九月十八;找淨遠大師挑的;這是桃花娘提出來的;說淨遠大師是活佛;讓大師挑的日子,必然是上上大吉的。
碧青有時真覺得老和尚挺不容易的;養著一眾僧人;還得想著怎麼弘揚佛法;不僅會念經還得會看病;連老百姓婚喪嫁娶挑日子的事兒都得管。
桃花娘這個人,之前死活跟碧青過不去,就是嫉妒碧青家的日子過得好;瞅著生氣;後來讓富貴叔狠狠收拾了幾回;險些沒休回孃家;這才老實了。
桃 花娘也不傻;知道要是休回孃家,自己就只能上吊了;孃家哪丟得起這個人啊;好在生的兒女多;瞧在兒女面子上;加上又是多年的夫妻;富貴叔也沒真把她逼到絕 路上去;不過,桃花娘的性子卻收斂了不少;這兩年在村子裡頭都不怎麼出門;一個是覺得丟人;二一個,看見別人家的日子過的紅火,心裡忍不住就生氣。
雖收斂了,可本性一時半會也改不過來;好在後來小三爭氣;在碧青手下混成了管事;桃花娘才自覺長了臉;跟王興娘幾個也開始走動來往;可瞧著桃花娘仨跟杏果兒,也總覺著心裡不得勁兒。
瞧人家那閨女;別管嫁的好壞;至少夫妻和美;再瞧自己倆閨女;一個帶著孩子回了孃家;後半輩子就這麼著了;一個錯過了好姻緣;如今也沒著落呢。
忽然得了小五這麼個女婿;桃花娘一開始心裡不樂意,嫌小五是個帶孩子的鰥夫;自己閨女一嫁過去就當後孃;擱誰心裡能舒坦啊。
可一瞧人家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