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麼能夠感受到中校內心的痛苦,他又為什麼能夠阻止中校自殺?為什麼是他,而不是中校的親人或者某個女人?”
雨果深呼吸了一下,讓自己靜下心來,開始思考查理是怎麼走到這場戲來的,不是單獨思考這場戲,是思考整部電影,是思考故事的來龍去脈,也是思考查理的整個人生。
查理是一個標準的乖乖學生,但他卻意外地被捲入了幾個富二代的惡作劇之中,他親眼目睹了三個貴公子惡整學校舍監的過程,當時站在他身邊的還有富二代四人組中的另外一人喬治,於是喬治和查理就成為了目擊證人。學校是不會容許學生有這樣行為出現的,所以打算嚴懲這群學生,他們需要喬治和查理站出來指證犯錯之人。
舍監用保送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和全額獎學金來利誘查理說出事實,同時也威脅查理如果不說出事實他就將被開除;同時喬治又用朋友義氣壓制查理,並且約定他們兩個人怎麼樣都不能站出來指證那幾位“好朋友”,甚至沒有必要告訴家人或者任何其他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查理和中校來到了紐約,在紐約的這幾天時間裡,查理意外的發現,喬治的舉動完全符合了中校聽到這件事之後的推測:喬治告訴了他的父親,而他的父親是一個很有權勢的人,他站出來為兒子解決了事情,在父親的強權之下,喬治很有可能要出賣所謂的朋友們了,而對於喬治來說,他的未來依舊會依託在父親的羽翼之下走得穩穩當當,這次事件根本沒有任何影響。但是,這卻使得查理站在了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上,他到底應該怎麼做:出賣朋友換取進哈佛的機會,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絕對不違背承諾。
查理不願意違背自己的原則出賣朋友,可是如果他這樣堅持了,喬治卻說出口了,那麼他就要被學校開除,也許他的人生就要從這裡開始發生巨大的轉折。中校知道,查理是不願意開口的,因為這是查理的原則,哪怕擔憂自己會被開除,哪怕他的人生很可能就此改變,甚至是因為那幾個他自己都看不習慣的富家子弟,但這就是查理的原則,他不希望自己妥協。
所以,查理知道也許自己的人生就要毀了,被自己那該死的愚蠢的原則為毀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校選擇了自殺,因為他覺得人生沒有任何希望了;但查理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其實在這次的事件裡,查理堅持自己的原則,也是在一步步走向一個萬丈深淵,雖然被學校開除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並不是真正意義的人生終點,但對於一名立志於上哈佛大學、用知識改變命運的窮學生來說,這的確和自殺沒有兩樣,因為這就等於他親手扼殺了自己的夢想。
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一方面查理知道為幾個富家子而犧牲自己的未來根本不值得,因為那些富家子弟也不會感謝他,他們依舊可以在家庭的幫助下平步青雲,即使被學校處分、開除了,他們也沒有任何影響,但查理卻不同;但另一方面查理又不願意違背自己的原則:不能背叛朋友,哪怕就連他自己都覺得自己的堅持沒有價值,但他依舊想要堅持下去。
這種感覺該是多麼錯雜。
忽然雨果就想到了自己的人生,其實地下搖滾樂隊的前景有多麼渺茫,他在學校的時候就知道了,雖然他們是業餘音樂愛好者,但也知道國內的搖滾早就在九十年代末迅速崛起然後火速凋零,地下搖滾樂隊幾乎沒有任何出路,說難聽一點就是食不果腹、三餐不繼。但明知道是這樣,榮耀至死樂隊還是義無返顧地追逐了夢想,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自尋死路”,但即使如此,那十年的生活,他們還是痛並快樂著。
也許,這就是原則,不願意對現實妥協的堅持。
忽然,雨果就明白了。
查理之所以能夠打動中校,是因為他的正直和善良,同時也是因為他即使在權勢的重壓之下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原則,這一份淳樸對於中校來說,就好像是黑暗之中久違的陽光,也讓中校即使雙目失明,但依舊可以感受到來自心靈深處的那抹陽光。
那麼查理在這一場爭執之中有到底是什麼感受呢?他無法接受不戰而屈,他無法接受放棄人生,他更無法接受違背原則,在他看來,即使遭受了挫折即使人生失敗了,但依舊可以重新開始,只要你願意,隨時隨地都可以再次啟程。但是一旦放棄了,就沒有回頭路了,自己也許會終生後悔。這是查理自己的信念和原則,即使有迷茫即使有糾結即使有動搖即使有不確定,但他最終依舊不會改變,因為他不願也不想。
同時,他更加無法接受中校的放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