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頁)
是霍漢揚認為採取強硬手段會使武漢出現動盪,出於穩定的考慮,他僅同意在行政上施加壓力,但他的意圖被洩露給了武漢方面,協調會上武漢政府官員態度蠻橫,使協調工作被迫中斷。
第72章衝突
在中央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潘逸風再次提出龐玉峰的問題。與會各人均表示武漢方面的行為是錯誤的,但問到應該如何解決時,眾人紛紛望向主席位,霍漢揚先表態,再自然地大談一番穩定的重要性,剛說到“我們要充分考慮武漢人民的情緒”,突然發現潘逸風正用一種很天真的眼神看著他,就象個好奇的小學生看著老師的樣子,在這種場合可說是絕無僅有的。“霍總書記是否忽略了上海人民的情緒,或者認為上海人沒情緒,又或者覺得上海人不是中國人?”霍漢揚的臉色迅速變化了數次,可又無法反駁,雖然在歷任中央領導的思想裡從沒考慮過上海人也會鬧情緒,但這話怎麼說出口啊。只好說天鑄民用是潘逸風名下的企業,潘逸風應當避嫌等等。話音未落,潘逸風“啪”一聲扔出一疊檔案道:“這是天鑄民用轉歸國有的協議,你代表政府簽字後立即生效。”
“散會。”霍漢揚捏了半天眉頭只說了這麼一句,他是真的頭痛。那份轉讓協議放在桌上誰也沒動,最後由負責會場的工作人員儲存了起來。
4月22日,原定討論龐玉峰案件的會議顯得非常多餘,因為上海國民警備隊下屬的〃短刺〃突擊中隊已於21日傍晚將龐玉峰救出。
上海警方認為抓捕龐玉峰未經過合法程式,是一起執法人員參與的綁架案,鑑於武漢警方能力有限,所以調動國民警備隊配合營救。武漢來人堅持這不是綁架而是濫用職權,上海一名官員大聲呵斥道:〃人民給你們的權力就是讓你們濫用的嗎?〃潘逸風不緊不慢地跟了一句:〃被濫用了的能算職權嗎?〃看著上海方面充滿法律依據一邊倒的發問,霍漢揚知道潘逸風一定起了關鍵作用,但事情發展到這地步,他決無可能支援武漢的了。最後他把兩地的人狠狠批了一頓,責令上海警方賠償行動中武漢市民的損失5000元,武漢政府取消地方保護性法令及嚴懲違法的警察。
這次會議誕生了《高階司法接管條例》的草案,以解決不同地區間的司法糾紛,並指定國民警備隊不得跨地區行動,只有公安部特警隊有權在全國進行司法接管。這最終使得中央集權得以加強,地方保護主義的行政和司法壁壘從理論上被打破了。
明知這對自己有莫大好處,霍漢揚仍舊對潘逸風一肚子怒火,或者是恐懼也說不定。
美國學者米蘭頓稱營救龐玉峰事件為中國真正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建立了理論基礎,但也成了霍潘之間最後第二根稻草。
如果營救龐玉峰是一根稻草,那麼最後壓死駱駝的那根應該算是電線杆了。
為了壓制潘逸風的勢頭,霍漢揚在國內外積極物色具有經濟實力的團體加以籠絡,以期取代潘逸風的地位,同時利用地方互相排斥的各派勢力,暗中授意人武部副部長盧青山設法削減上海地區國民警備隊的力量。很快一個瑞士歸來的華人青年就納入了霍漢揚的視線。但是人武部的人卻拿著雞毛當令箭,對他們一直不滿意的上海國民警備隊大施刀斧。
4月29日,中央人武部提出年底前進行高炮射擊評比,根據成績將其統轄的12600門各式高射炮淘汰2300門,並解散相應的部隊,這個提議基本沒人反對,尤其上海國民警備隊更是贊同,因為國民警備隊組建以來,上海為改變其只重經濟的形象,投入了巨大財力和物力,引進各方人才,著力打造了多支快速反應部隊,上海地區的1100門高射炮經削減後降至900門,但戰鬥力卻大幅度提高,加上上海歷來是防空的重點,所以透過評比是沒有問題的。直到5月中央人武部以數量不足為由,剋扣了上海的高射炮彈,上海方面才發覺上了當。如果評比失利,高炮部隊是不會削減的,但相應的會裁掉其它部隊,更會有各級人員的調整,政治清洗後的上海國民警備隊還能有多少戰鬥力令人憂慮。潘逸風當然明白是怎麼回事,但爭辯已經毫無意義,只能先顧眼前了。潘逸風提出了一個合理得不能拒絕的方案由上海方面自費購買炮彈,中央則在各方面開綠燈。隨後當各兵工廠被告知不得出售炮彈時,潘逸風卻突然從俄羅斯拉了2000噸彈藥回來,令到盧青山等措手不及。本來這一回合應該到此為止了,預料不到的事偏在此刻發生。
載著2000噸彈藥的50輛重型軍用卡車剛到南通,突然被一隊民兵阻住去路。那為首的二話不說把通行證撕個粉碎,“少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