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頁)
頓感輕鬆,當然要出去散散心。
葉孤城道:“玉將軍請便。”
於是西門如雪心安理得的走了。
——喂喂,把葉孤城拖到了你家,然後這麼放著,你就自己跑出去玩了真的好嗎?!
西門如雪出門,確實是約了人,並不是隨便找的藉口。
約他的,正是鐵手和追命。
現如今,表面仍然繁榮平和的京城,實則早已陷入了激烈的暗流之中。各方勢力都在觀望著,同時也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好了準備,如果一有事件發生,他們就會立刻爆發出不容忽視的力量。
這是一種詭異的平衡,一旦出現打破它的東西,恐怕會瞬間將整個京城捲入漩渦之中。到了那時候,事情便會一發而不可收拾。也正是因為這樣,神捕司才會選擇先與西門如雪接洽。
西門如雪在外人面前還是很注意形象的,再加上他的鎮北軍鎮守邊關、抵禦蒙古,在諸葛正我的心裡正面分數很高,因此才會在這種情況下與他聯手。皇帝不喜歡大將軍,甚至在防備的同時,還算計著除掉他,這一點諸葛正我看得很清楚。
諸葛正我是一個忠臣,忠於皇室、忠於現在的皇帝。在原著中,他就是在宋徽宗身邊,尋找時機向一直信任重用奸佞的皇帝進言,希望能夠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改變這個國家。在這個綜武俠世界中,諸葛正我仍然是這種設定。只可惜,這個世界裡的能人輩出,小皇帝的皇位真的很難坐穩。
忠臣的思維有時候太過光明正直,諸葛正我認為,西門如雪在抗擊外敵上和他極其一致,那麼即使對皇帝沒有他這麼忠心,卻也不會造反。
他也不會想到,西門如雪竟然對皇帝一點兒敬畏之心也沒有,甚至還在心裡聯想了很多BOSS推翻了皇帝建立新政權的畫面——從比較高階的直接逼供篡位,比如葉孤城、宮九等人;到大眾化的農民起義,比如明教、朱元璋等人。如此之多的例子,讓西門如雪稍稍的對皇帝產生了那麼丁點兒的同情之心,只是同情過後,他該幹嘛還是去幹嘛。
這不是說諸葛正我智商、情商不夠,而是時代的侷限性問題。這個時代的人們,無法想象出沒有皇帝的時代中人們的思想是怎樣的,正如原始社會中的人,不知道封建社會如何生活一樣。在諸葛正我看來,忠君等同於愛國,而西門如雪放在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