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4/4 頁)
,那麼就算再和聯軍開戰,只要聯軍暫時沒有援軍到來,以聯軍兩三萬人的兵力,還是疲憊之師,他根本不會有任何畏懼。
駐守通州的一萬多其餘各國的聯軍也已經趕到了進攻內城的聯軍的臨時營地,由於各國公使已經被吊到城牆上,即便聯軍此時兵多槍多,彈藥充足,也無法繼續進攻。
各國司令官正在召開緊急會議,此時,各國司令官正在激烈地爭論著,爭論圍繞著兩個話題:是進攻běijīng城,還是不進攻běijīng城。
主張進攻的是俄國和rì本,因為他們在從登陸大沽口以來,截止到如今,投入的兵力最多,損失的兵力也最多,甚至兩個國家都因為這場戰爭犧牲了兩個中將司令官,若是此時就停止進攻,那麼之前付出的一切都將前功盡棄!
對於rì本和俄國來說,既然都已經死了一個司令官了,那麼就算再死一個公使,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要能夠攻下běijīng城的內城,那就是值得的,因為所有人都清楚,內城中積累著大清國巨大的財富。
而英、法、美、德、意、奧則持的反對的意見,對於他們來說,此次戰爭的導火索就是清軍進攻大使館,企圖殺死各國公使。
他們發起戰爭的直接目的也是為了營救各國的公使,若是此時繼續進攻,那麼各國的公使將會被殺死,那是他們最不願見到了,就算到時候他們打勝了,回到自己的國家,他們也無法向國民交代。
即便他們能繳獲大量的金銀珠寶,華夏瑰寶,他們也承擔不了自己國家國民的怒火,畢竟劫掠的東西,不管有多少,那都是見不得光的。
有時候,輿論的力量就是這麼神奇!
想想本國的駐華大使竟然死在中國,而且還是因為他們領兵進攻才導致的下場,只怕這些司令官回國後第一時間就要被撤銷職務,成為各國當政者的利益犧牲品,就算以後各國會因此再派出更多的軍隊前來中國,擴大戰爭,那也與他們這些司令官無關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基於這樣的考慮,所以英、法、美、德、意、奧六國司令官堅持不進攻的意見。
這場會議從天黑一直持續了整整兩個小時,最終都沒有討論出結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