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了放棄努力,對於這一點,鄧燈認為自己一向看得很開,這是她的自知之明,不做無謂的努力,就是節省能源了。
既然終身大事上已經落後,其他方面鄧燈決定不能再被甩下。再無意中一睜眼,鄧燈發現周圍的人都買車了,又只剩下了她一個。一種被社會拋棄的恐慌籠罩住她,於是鄧燈痛定思痛之後,給自己定下了個目標,買車!
本來,鄧燈的目標不高,只想買輛qq之類的,混成有車一族就行了,可是那一天,鄧燈在學校裡轉了一圈,雖然沒看到寶馬賓士之類的,可是也絕對沒有一輛qq。
如果自己開一輛qq,會不會太招搖了?對於這樣出風頭的事情,鄧燈向來是敬而遠之。她是個普通人,有著普通人的從眾心理,如是而已。
更何況,鄧燈又專門跑到物業上問過,小區的車庫現在還剩下幾套,不出租只賣,最便宜的一套還要六萬,也就是說一個車庫都可以買兩輛qq了,鄧燈就算沒學過經濟,也知道不划算,就像一輛破吉普車卻掛著個天價車牌,就算車主樂意,警察還懷疑呢!
鄧燈這個人,一向很樂觀,自認為自己也很順利。就拿工作來說,現在就業壓力多大啊,海歸都不好混的時候,可是她一個普通高校的小碩士還能混進高校當老師,工作兩年還評上了講師;再看住房,在寸土寸金的東部省城,鄧燈一個單身女孩,能擁有一套一百五十平方的住房,一百五十平,還不包括閣樓,僅這一點,鄧燈就能驕傲十年。
番外之鄧燈
大戶型啊,一百五啊,省城啊,單身女人啊,多少人的夢想啊,在她手裡實現了。
當然,這些都是鄧燈自我催眠後的想法。雖然同是高校,但是不同的學校待遇差別很大,差就差在獎金上,而鄧燈所在的學校,獎金是一種傳說;再說住房,雖然名義上是在省城,但是位於城郊的大學城裡,連城市的邊都挨不上,倒是距離另一個地級市更近一些,每當鄧燈為回省城坐上一個小時的公交車時,總會恨恨的罵一聲:萬惡的大學城,萬惡的跟風!
不過,這一切,並不能影響鄧燈的好心情。
因為鄧燈有一雙擅長髮現的眼睛,總能透過一切不幸的本質,找到幸福的根源。
從平凡的事情中尋找樂趣,從小事中尋找成就感,最後培養自己驕傲自豪的心理,正是她所最擅長的。
忘了說一句,自從鄧燈長大懂事後,就在老媽的壓迫下艱難求生存。至於懂事以前的生活,鄧燈全都忘了,也許是太過悲慘大腦自動遮蔽了。
鄧燈的老媽一向以打擊鄧燈為樂,而鄧燈總是頑強的自我修復,尤其是幼小脆弱的心靈,這麼多年下來,關於自尊心的培養,幾乎成了鄧燈的本能。
買車,鄧燈第一個想到的求助物件就是父母,當時買房子也是父母資助,母親大手一揮,替鄧燈付了全款,將鄧燈脫離了還貸的漩渦,雖然大學城的房子便宜,又帶些福利分房的性質,那也不是鄧燈一個小講師能負擔得起的。
但是這一次,母親拒絕了,理由是房子是家裡買的,車子就要女婿買。還嘮嘮叨叨一大堆,無外乎什麼女兒大了,嫁不出去很丟人,王六婆家的女兒比鄧燈還小一歲,兒子都會跑了;又比如李三姑的大兒子,比鄧燈小了三歲,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之類的。
最後老媽這樣總結:“成為剩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改變,甚至很高興自己朝著剩姑的方向滑去,這才是最要不得的。”
番外之鄧燈
鄧母做了一輩子婦女工作,一向善於做思想工作和思想總結。在她眼裡,女人嫁不出去的三部曲就是剩女——剩姑——剩婆。女兒成為剩女是她最大的遺憾,避免女兒成為剩姑是她最大的挑戰。
為了避免唯一的女兒滑向剩姑的深淵進而變成剩婆,每次聯絡,鄧母總是不忘未雨綢繆的提幾次“剩姑”,生怕女兒一個大意成了“剩婆”。
鄧燈放下電話,小小鬱悶了一下,每次打電話,母親總有辦法扯到這上面去,無論是說房子還是買了件新衣服,似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結婚。
鄧燈曾經指著電腦螢幕抗議過,上面是她搜尋的關於“剩女”的定義。當時鄧燈明白的告訴母親,自己不是剩女,因為她收入不夠高,剩女必須要高學歷高收入高年齡才行,她充其量是高齡和學歷略高而已,算是個“準剩女”。
如果硬往剩女裡靠,也只能算是裡面最低等級的準青銅剩女,離那些高收入的剩女們,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鄧母是退休之後才學會上網的,靠著年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