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3/4 頁)
腿上疼痛也不曠工,最多疼得五心煩躁時脾氣大一些,罵罵人。
這回鐵定是傷著了龍體!
要是普通的小傷小損,能不外報嗎,分明傷勢不輕,才瞞得緊。
舉朝譁然,人心惶惶。
惶惶的卻不單是朝野,更有趙宮人。
刺客當天是藉著昭儀的名義見皇帝的,總脫不了干係。
心驚膽戰地過了上十來天,刑責部門對外宣稱了行刺的緣由。
刺客是孝昭帝舊朝諫議大夫孔至瀚的嫡系孫。
孔至瀚是先皇膝下的重臣,因平南關大捷向來居功自傲。
當朝天子即位後,孔至瀚因為得不到重用,告老離職,對皇帝心忖怨懟,生前經常在這個沒有父母管教的孫兒面前大逆不道地數落皇帝,後鬱鬱而終。
這事叫年幼的孔君虞心裡有疙瘩,以至長歪了性子,才敢冒天下而大不韙,為爺討回公道。
桃李堂離驛館近,這回孔君虞早前得到了御駕路過的信,以元老臣子遺孤和學者論道的由頭覲見聖上。
當今聖上最愛微服下書院學堂,尤愛跟學者學子打成一片,才導致了孔君虞妄圖誅君的可趁之機。
這行刺由頭對外一公佈,證明皇帝是想保住昭儀的。
那天皇帝安排昭儀和那山長見面,是個密召,只有幾名親信知道。
自己跟胥不驕不用說,爛肚子裡也不會多吐一句,其他的羽林禁衛和兩名寶林事後也被提醒過,不可再提此事。
想來,皇帝不願意這件潑天之變對昭儀和謝家有任何牽連。
這樣想來,趙宮人才算是鬆了口氣。
*
謝福兒能順當爬起床時,是回宮一個月以後的事了。
那天黃昏,遠條宮剛掌上燈燭。
趙宮人親自端藥進去服侍,一眼看見謝福兒坐在繡榻最裡,抱著膝蓋頭。
一場驚變和熱症,叫這昭儀病沒了人形,一雙眼大得嚇人,下巴尖尖細細,面板也是白得透明。
燈光下,肩腰側影映在旁邊青壁上,就像是要飛了。
趙宮人驚喜,連忙叫人去喚太醫,丟下碗勺就撲過去抱住謝福兒,這一抱,只覺得是一把骨頭,硌得疼,心裡憐惜氣力:“昭儀總算是醒了,再別怕了,事情都過去了,好好養好身子。”
謝福兒呼勻了氣,問:“聖上呢?”
趙宮人以為她是見皇帝這些日子不來不好想,安慰:“皇上好些日子沒出永樂宮寢殿了,一回永樂宮就打發了近旁宮人,只把幾個隨行的宮人留下來照顧,也不準人進去探視,連太后和皇后去了都不見。”
見謝福兒似在琢磨,趙宮人遲疑了下,又小聲說:“姓蘇的小賤貨那日跟著也一道進了永樂宮,這一個來月都沒出來過,跟著貼身照料聖上呢,拿了趙王的雞毛當令箭,野心大發了,昭儀可得——”
禁在寢宮的這一個月,他居心叵測,估計也沒什麼心情御女做些撒歡兒事,謝福兒想著心裡越發添了冷意,試探問:“噢?皇上一直沒出寢殿?”
趙宮人壓小了聲兒:“可不是,朝上朝下都在說皇上遇刺時受了傷,怕亂了朝局,不敢叫人知道。”
“他受傷?”謝福兒嗤笑。
別人不在場不知道的也就罷了,趙宮人卻清楚,皇帝當天還抱了昭儀上車呢,那精氣神兒哪像受傷了,默默說:“就算是沒傷了龍體,怕是也受了驚嚇。”
他會受驚嚇?那天親手割下孔君虞的腦袋時,他可是不徐不疾,連呼吸都不亂,彩排過幾場一樣熟練。
血腥氣還在鼻子下縈繞,死屍脖子上不規則的切痕歷歷在目,還有皇帝誅完刺客後臉上勢在必得的表情,謝福兒昏睡了多少天,這一幕幕就桓在腦子裡多少天。
皇帝根本早就知道孔君虞的謀逆心,召孔君虞來跟她見面,甚至故意答應召見孔君虞,根本就是他布的局,引君入甕。
甚至換了一件寬大的便服便於藏住兵器都算計好了還能有什麼沒預計到的?
謝福兒一股子疾氣不知道從哪裡發出,好歹平靜下來,整理思緒,一件件問:“孔君虞行刺的事,怎麼處理的?”
趙宮人照實稟:“刺客被當場正法倒是一了百了,留下活人遭殃,孔家三族之內,盡被施罰。宮人們都聽說刺客是個孤兒,從小被伯父養大,叔伯牽家帶口剛剛從京城遷去江南,根還沒穩就被押銬回京。孔家上到八十歲的老者,下到五歲的孩童,過堂嚴審,直系親屬被施了誅刑,餘下人員被流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