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3/4 頁)
“如今殿下們都在圍場,娘娘身在內宮,若能探明情況,或許便能掌握先機啊。”
“那要怎麼才能探明?”德妃煩躁起來。難道她不想去探明嗎?可是現在皇帝對外還說是在圍場行宮呢,難道她能硬闖昭文殿不成?
這下兩名宮女都沉默了。半晌,先頭出去探看的宮女才低聲道:“奴婢與宮中幾名侍衛相識,會想法子去試探幾句。”
“那就快去吧。”德妃在宮中多年,也在皇帝身邊的近衛和內侍裡頗收服了幾個,無奈此刻皇帝平日裡常用的人都留在了圍場,現下昭文殿裡外的這些人裡頭,居然沒一個德妃能說得上話的,又是遇上這樣的大事,不由得心裡有些發慌。
那宮女才在殿內緩過來,便又轉身走了出去。德妃在內殿又走了幾步,便招手叫另一名心腹過來:“送個訊息回府裡,問問你們二舅老爺,如今該怎麼辦。”兒子遠在北山圍場,大哥是指望不著的——這會子陸敦販賣軍糧的事兒還沒抹平呢——也只能指望二弟了。
長春宮裡宮女內監們出入的訊息,不過是片刻之後,就逐一傳到了昭文殿。
皇帝靠在窗下的窄榻上,嘴角噙著點若有若無的笑,聽內監回報完畢,便對旁邊的人道:“你說,德妃叫人送信回母家,是想做什麼呢?”
“奴婢不知。”榻邊的小杌子上坐著的,赫然是跟去了圍場服侍皇帝的李菡。此刻她穿著宮女的服飾,一隻右手上卻纏著白布,並用布帶吊在胸前。
“你不知?”皇帝呵呵笑了兩聲,“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朕赦你無罪就是。”
“奴婢委實不知。”李菡欠了欠身,“據奴婢想,德妃娘娘若是擔憂陛下傷重,也無非就是打發人回母家問問,如今該如何是好罷。”
皇帝似笑非笑地挑了挑眉頭:“哦?居然不是意圖立刻逼宮,讓朕立齊王為太子嗎?”
李菡神色不動:“其實奴婢很想說這話,但德妃娘娘得陛下寵愛二十餘年,即以夫妻之情而言,也不會在此時此刻有這般大逆的念頭。但——”
“說下去。”皇帝越與李菡相處,就越覺得這女子有趣,老實說,他後宮的這許多嬪妃之中,還沒有一個能如李菡這般有趣的——說話絲毫不加掩飾,往往卻又有出人意料之語,若以“直言”而論,倒是極有乃父之風。
“德妃娘娘與陛下有情,茂鄉侯府卻未必。”德妃這時候想不到逼宮立儲,但茂鄉侯府會不會想到,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皇帝臉上淡淡的笑容消失了。他原本以為李菡會對德妃落井下石的時候,李菡卻說的是好話,可是好話之後,就是對茂鄉侯府冷酷的判定。且這判定因對德妃的“寬容”而格外合情合理,更令人對茂鄉侯府不得不起防範之心。
“德妃與朕有情,那朕於茂鄉侯府便是有恩,德妃不思大逆,茂鄉侯府為何要謀逆呢?”
“陛下,恩與情不同。”李菡又欠了欠身,侃侃而談,“能與德妃娘娘有情者,只陛下一人;而能對茂鄉侯府加恩者,卻並非只限於陛下。”甚至,倘若齊王繼位,對茂鄉侯府的加恩還可以比如今更重,“至少,陸將軍亦可得爵。”陸鎮是陸家二房,雖然他是茂鄉侯府最出息的子孫,可爵位卻沒他的份。
皇帝沉默片刻,輕輕笑了一聲:“原來你在這裡等著陸家呢。”
“奴婢只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罷了。”李菡面不改色地坐著,連角落裡侍立的內監都不由得要讚一聲大膽了。
“那依你看來,此次圍場之事,究竟是誰做的?”
“這,奴婢就實不敢妄言了。”
皇帝一挑眉毛:“方才不是還說得很大膽?”
“那不過是涉及陛下的臣子,可如今卻是涉及陛下的龍子,若奴婢言語失當,使陛下錯誅臣子,其罪尚小;若使陛下錯誅龍子,則奴婢百死莫贖。”
“呵呵——”皇帝沒什麼意義地笑了一聲,“朕要聽,你答就是。至於是對是錯,朕自有決斷。”
李菡欠身:“奴婢遵命。依奴婢看,兩位殿下都有嫌疑。”
“都有嫌疑?怎麼你連晉王也懷疑嗎?晉王妃可是救駕有功。”
“正因救駕有功,才令人疑心,為何當時猛虎出現,晉王夫婦恰好在陛□邊。”李菡垂著眼睛,彷彿沒看見旁邊內監驚駭的神色,仍舊不緊不慢地說下去,“何況,如今重傷的是王妃,而並非晉王。”
“如此說來,這些猛虎是晉王所為了?”皇帝彷彿很是贊同地點點頭,“那暗箭呢?”
“倘若猛虎是晉王殿下所放,那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