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這是一套很普通的外家長拳,但是由於你天資好,而且練得也刻苦,所以若是真與一般會武者過招,也不見得就落了下風。”
徐天寶笑道:“這位小兄弟是一塊璞石,我把他送到俊卿兄這裡,就是希望俊卿兄能幫我把他雕琢成一方美玉。”
“徐少說的哪裡話!”霍元甲笑道:“你對我們都有恩,區區小事,何足掛齒?”說罷,霍元甲收起了笑,有些尷尬地說道:“只是兩件事,元甲一定要告訴徐少。”
“什麼事?”徐天寶問道
霍元甲低聲道:“前些日子,天津道周學熙周大人差人來找你。”
“周學熙?他找我幹嘛?”徐天寶對這位清末民初的實業家還是有所好感的,“再說他找我,怎麼會找到你的武館來?”
霍元甲笑笑,說道:“我當時也這麼問官差,官差說你和徐老闆的關係,津門誰不知道?不過,這也是實話,要不是徐老闆捧場,我還是個碼頭腳伕嘞。”
徐天寶擺手笑道:“這說哪裡的話?如果不是俊卿兄有真本事,就算我有心捧場也沒用。好了,周學熙那裡我自會去,還有一件什麼事?”
“小事~!”霍元甲說著便從牆上取下一把刀來,明代腰刀式樣,鯊魚皮做鞘,鹿角做刀把,上面鎏金錯銀,還想著一顆綠色的寶石。
“徐少覺得這把刀如何?”霍元甲一邊問,一邊抽出了刀,只見刀身寒光閃閃,透著一股看不見摸不著的冰冷肅殺之氣
徐天寶答道:“好刀~!”
霍元甲把刀插回鞘內,雙手捧著舉到徐天寶面前,說道:“如果徐少喜歡,元甲願將此刀贈給徐少。”
“寶刀陪英雄,再說我也不能奪人所愛。”徐天寶一怔,隨即回過神來,問道:“俊卿兄是不是有事要我幫忙啊?”
霍元甲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元甲承蒙徐少抬舉,也算開館收徒成了一番事業,但進來收徒頗多,現在的武館地方太小,所以想向徐少借錢,擴大規模。”
徐天寶哈哈大笑,說道:“原來是這事啊,俊卿,你這也太小看我了。既然你說我抬舉了你一次,那我不妨再抬舉你一次。”
霍元甲面露喜色,問道:“不知道是何事?”
徐天寶便把虞洽卿要組織華商義勇隊,要聘請教頭一事和他說了,霍元甲心裡雖然高興,但是嘴上又不敢說馬上答應,怕徐天寶認為自己忘恩負義。
徐天寶卻小道:“是我向阿德哥舉薦你的,你做的好,我臉上也有光。”
霍元甲這才放心地答應去上海
徐天寶對陳真說道:“陳真,你今後要跟著霍師傅好好練武,將來我會派你大用處。”
陳真對徐天寶說道:“老爺對陳真的大恩,陳真做牛做馬都難以報答。”說著就要下跪
徐天寶一腳踢向陳真的膝蓋,陳真本能地一縮腿,向後退開一步。徐天寶大聲喝道:“說過男兒膝下有黃金,怎麼還跪?”
陳真這才抱拳,向徐天寶深深地鞠了一躬
周學熙,同治五年(1866)生,字緝之,號止庵,安徽至德(今東至)人,是中國近代實業家。其父周馥曾任兩廣、兩江總督。周學熙最初在浙江為官,後為山東候補道員。1900年入袁世凱幕下,主持北洋實業,是袁世凱推行新政的得力人物。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幣制”。為仿效明治維新“興學以銀元局鑄幣餘利建立直隸工藝總局及所屬考工廠﹑高等工業學堂﹑實習工場﹑教育品製造所和鐵工場等﹐帶動﹑支援民間興學辦廠。1905年,他出任天津道。
徐天寶來到天津道臺衙門大門口,送上拜帖,衙門口的衙役到沒跟他要門敬,順順利利就進了衙門。
周學熙今年還不到40歲,出身書香世家,其父周馥,安徽建德(今東至)人。早年因多次應試未中,遂投筆從戎,在淮軍中做了一名文書。後又升任縣丞、知縣、直隸知州留江蘇補用、知府留江蘇補用,後曾任山東巡撫﹑兩江總督﹑兩廣總督等職。周學熙本人又是繼盛宣懷之後的有一個大官商,因此,周學熙身上既有讀書人的儒雅,又有商人的精明,有此形成了周學熙獨特的個人氣質。
“草民徐天寶,見過道臺大人。”徐天寶身上並無功名,但是他卻不向周學熙下跪,而是按照西式禮節,伸出右手
周學熙到也不以違忤,伸出右手和徐天寶握手
“不知道周大人找草民前來,有什麼吩咐?”徐天寶笑問
周學熙卻不答話,只是引著徐天寶到一旁的座位上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