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他很快就覺得四肢和暢了,非常溫暖,文獻記載是“終劑即各症皆減”,然後等到第二天,王孟英再一來診斷,周光遠的脈搏已經起來了,有力氣了,感覺身上非常舒服。
這個病一共調理了十多天,他就好了。
這下週光遠對王孟英是非常感激。各位想啊,一個人如果救您一次命,您還可以說謝謝,救您兩次命您再說謝謝,這個份量就有點不足了。等到第三次救您命的時候,您簡直就無以言表了。周光遠此時就是這個心態,他想我這下半輩子就要跟王孟英在一起住了,一定緊緊跟著他!
後來,王孟英治療了很多霍亂患者,並且寫了一本書叫《霍亂論》。
這本書收錄了周光遠的醫案。周光遠在自己醫案後面還寫了一段話。
他的原話是——“餘此番之病,危同朝露,若非半痴,恐不能救”。什麼意思?他說我這次得的這個病很嚴重,危險得就跟早晨的露珠一樣,太陽一曬恐怕就要消失了。如果不是王孟英(他管王孟英叫半痴),那我這次這病恐怕就不能好了。
治療周光遠,王孟英是全力以赴去治的。他剛失去妻子,面對朋友的病,他沉下心來,忍住悲痛,一絲不苟地開方子、觀察、治病。
周光遠病好後,已經是春末夏初。吳家母下山回來,告訴無雙,王大娘正在給王孟英物色續絃夫人。
“一頭家,沒有女人的確不行。還有在襁褓中的孩子呢。她娘年紀大了,照應不過來。”
無雙面無表情地表示知道了。
過了幾天,吳家母又說,王孟英拒絕了母親的提議。他最近天天埋頭在書房裡,說是要寫一部關於治療霍亂的方書。
“孟英也太不懂事了。不肯續絃,孩子們怎麼辦?唉小雙,你有空就跟我去他那裡,幫幫王大娘收拾收拾什麼的。”
“哦。”無雙跟以前一樣,嘴上答應得好好的,過後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吳家母也拿她沒辦法,只得自己常下山去幫忙。
她還是無法面對王孟英。她總是想起王孟英那個悲痛的眼神。那麼痛,揪得她的心也跟著痛起來。她想再等等,等到兩人都可以平靜面對彼此。
夏天很快過去了。入冬的時候,王母病倒了。無雙想,不去看望一下,實在說不通。於是下廚準備了一些清淡的齋菜,帶下山去。幸好王母不過是偶感風寒,發低燒,並沒有很嚴重的病。
見她來了,王母很高心,讓她扶著坐起來,開啟窗子,兩人說話。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格,映在王母頭髮上,閃著銀光。
“近些年眼睛越發盲了,想給孫子逢件衣服,都看不見。幸好你娘幫了大忙。哎,你娘年紀跟我差不多,眼睛居然還能看清針線,真是佩服啊。”
無雙微微一笑,看了看阿心身上的棉衣,隨口附和:“是啊,可能因為我常泡菊花茶給她喝。”
不多時,王孟英出診回來。看到無雙,兩人淡淡地打招呼。王孟英還是有點憔悴,臉色蒼白,幸而精神還不錯。他給母親問了安,就退了出去。
無雙坐到下午,就開口告辭,被王孟英叫住了。
他掏出一包銀子,遞給她,“這裡是七十兩銀子。惠娘在時,常惦記著要早些還錢。攢了一年,總算攢夠了。”
無雙默默接過那包銀子。
這時阿心跑過來,扭著說:“爹爹,我想吃芝麻糊,就是娘常做的那種。”
王孟英臉上的笑比哭還難看,“乖,爹帶你出去買,好不好?”
“不好不好,我要吃娘做的。娘到底去哪裡了?”
王孟英撫摸著他的腦袋,半晌說不出話。
無雙默默看著他的臉。忽然想起魚和水的故事。魚說,你看不見我的眼淚,因為我在水裡。水回答,我看得見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裡。
王孟英沒有哭,但是比哭更加無奈和惆悵。無雙嘆一口氣,安靜地走了。她不是神仙。看到他在懷念愛人,做不到一點感覺都沒有。她所能做到的是安靜地走開,給他時間和空間喘息。不去看他的窘態。
過些時候,紅蓮上山來探望她,說:“之前你不常到王家走動。現在王嫂子走了一年多了,你怎麼也不多去看看呢?我以為”
無雙便笑了說:“你以為什麼?”
紅蓮搖搖頭,不說話。無雙反倒接了下去:“我不想做出那麼難看的嘴臉。其實也沒有什麼。因為保持距離,不但是為他,也是為我。我也需要一個過渡呀。”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