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1/4 頁)
“起來,起來,”老太太讓她坐到自己身邊,握住她的手,“王先生是個正人君子。我雖然老了,但眼睛不花。嫁給他,錯不了。”
說著,她從手腕上褪下一個金鐲子,塞給她,“好孩子,這是孝敬憲皇后(雍正皇后那拉氏)戴過的。就給你了。”
無雙大吃一驚,“老太太,折殺我了!”
吳家母也唬得不輕,“老太太千萬不可。我家小門小戶,廟小容不下大菩薩。皇后的遺物,只有您這樣福氣貴重的人才配得起。”
石老太也知這個禮物重了點,便不再堅持,叫人另拿了一套鎏金點翠首飾,還挑了兩箱絲綢玩物。無雙推辭不過,這才收下了。
吉時已到,吳家母哭得無法成言。她本來想一路帶笑地出嫁,然而也被弄得鼻子發酸了。
她要離開後山、離開紫竹山莊了。她曾經精心照顧的菊花地和種植的艾草、蓍草,她熟悉的人們、小寧,住過的山景小樓,都已經屬於他家。
在古代,女子出嫁,就等於回家。那個才是她的家啊。
她壓下心酸,擦乾淚眼,一一告別眾人。最後,在眾人注視下,她蓋上紅蓋頭,坐進花轎,吹吹打打,一路走向王氏醫館。
由於男方是二婚,沒有操辦得很隆重。但該到的客人都到了,應盡的禮數也盡了。大家熱熱鬧鬧吃了兩頓,見證了拜天地,將新人送入洞房,就很識時務地離去了。
夜色濃濃,紅燭燃燒,新娘坐在床邊,一身霓裳比蠟燭還要紅得熾烈。
王孟英掀開蓋頭,就見一雙妙目笑意盈盈。
無雙“嘩啦”一下把蓋頭揭掉,笑嘻嘻望了他一會兒,忽然起身撲進他懷裡。王孟英順勢摟住她轉了個圈。
情濃意蜜,兩情相好,王孟英心中盪漾,正欲低頭親她一親,她卻笑著躲開,在他耳邊吹了口氣,甜甜地說:“孟英,我、餓、了。”
說完,她得意地看著他滿頭黑線的表情,“你們在外頭吃飽喝足,我可是乾等了一天。”
王孟英哭笑不得,將她放開,“好,你等著,我到廚房給你熱一碗飯菜。”
“我才不要吃宴席剩下的那些東西,油膩膩的上火。”
“好,我去做點夜宵,順便弄杯涼茶。”
“我想吃甜的!”
“沒問題。”
新郎老老實實去廚房了。新娘興奮地拖來一隻枕頭抱在懷中,偷笑出聲。傳說小夫妻的第一頓飯誰做,以後就都是ta做了。她這一招不錯吧?
不多時,新郎捧著托盤回來。碗裡是當歸紅糖雞蛋,還有一杯不知道什麼熬成的茶水。
無雙心滿意足地把碗裡的三隻雞蛋吃個精光,心裡得意:不愧是大國醫啊!一雙巧手不但看病厲害,廚藝也很棒!她端起那杯茶喝了一口,皺眉道:“這是什麼茶?”
王孟英一直坐在旁邊看她吃,聽到發問便笑道:“你可以猜猜。此物去火去暑最好——數條尾巴風中搖,葉兒圓圓似芭蕉。欲問芳蹤何處見,牧童遙指馬蹄前。”
無雙一聽就樂了,“不就是車前子嘛!”她敲著碗邊,說,“我也有一個謎,你要是對不上,今晚上睡堂屋去!”
新郎挑挑眉毛,“娘子請說。”
無雙可沒出口成章的能力,想了一想才說:“八十老臣不益壯。”
新郎笑了。
“十二金牌召岳飛。中秋佳節猶在外”
等了半日,王孟英催道:“最後一句呢?”
無雙摸摸腦袋,“家鄉父母新喪悲。”
“差矣,差矣,”王孟英皺起眉頭,“頭三句都是好的。這句寓意不詳,有湊數之嫌。”
無雙吐吐舌頭,“湊數也好過湊不上吧?那就換一句唔”她抓耳撓腮,想來想去,最後無辜地望著新郎,“我想不出來,你幫我說一個唄。”
大好的春宵時刻,新郎當然不要白白浪費。他嘆氣把她抱到床上,眼裡盡是無奈和溫柔,“想不出來就不管了。又不是什麼大事,用不著較真。”
“不成!”無雙抓著他衣襟,兇巴巴地瞪眼,“你不接,就睡外面去。”
新郎拔掉她頭上累贅的簪釵,細細端詳著燈下的新娘。大紅燭火映著如花容顏,青絲溫婉地披在肩頭,如斯美景,與她的表情怎麼都不相稱。
他笑起來,湊近了輕聲道:“那就陌上花開、緩、緩、歸”
待她反應過來,發現霓裳不知什麼時候被脫掉了。她彎起嘴角,“這句好算你走運,不用睡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