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3/4 頁)
,否則會讓人再次滅
然後石堅才離開皇宮。
可沒想到回到家中,卻看到一個他早想看到的人,那就是曾公亮。老二來了。
石堅也沒有好氣,開口就埋怨了一頓。曾公亮只有乖乖地聽著。現在兩人地位越來差矩越大。他現在還是一介白衣,可轉眼之間,石堅成了從一品的大臣,離宰相的位置只是咫尺之遙。
等到石堅責備完了,他才解釋。當他說道炸死自己老父親養的小狗小貓時,石堅也忍不住大笑,將這幾天鬱悶的心情一掃而空。最後曾公亮才告訴他,原來他藉著遊學的名義,在一個朋友家中將這種黑火藥試驗出來。
石堅聽了大喜,於是他又拿出一張圖紙,這回可不是黑火藥了,而是1863年,J。威爾勃蘭德發明出了梯恩梯(TNT)。梯恩梯的化學成份為三硝基甲苯,這是一種威力很強而又相當安全的炸藥,即使被子彈擊穿一般也不會燃燒和起爆。也是石堅前世礦山最廣泛運用的一種炸藥。
當然關於三硝基甲苯的提煉可不是那麼簡單,至少在現代這種條件下。石堅叫他留在京城一邊讀書,一邊和他一道試驗這種炸藥。曾公亮一聽這種炸藥比那種黑火藥威力還要大,那裡顧得上讀書,立即答應下來。當然石堅可不敢冒味,還是寫了一封信給曾老大人,在信中解釋了一番。
然後石堅又畫出了一樣東西,曾公亮說:“如果這種東西能造出來,那麼我大宋就再也不怕遼國番子了。”
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 神仙
更新時間:2010…6…26 8:09:09 本章字數:6996
石堅畫完後又嘆了一口氣。其實最早研製和使用管形火器的是中國人陳規,當時,他擔任德安(今湖北安陸)知府。南宋紹興二年,北方的金朝軍隊經常南侵,這年,有一群散兵遊勇聚集在一位名叫李橫的旗幟下,四處搶奪,襲擾城鎮。有一天,李橫帶著他的兵了攻打德安城,在這次戰鬥中,陳規運用他發明的火槍組成一支60多人的火槍隊,2人3人操持一杆火槍,將李橫的部隊打得落花流水。當時,陳規的火槍用大毛竹做槍管,內裝火藥,從尾後點火,火焰可噴出幾支遠。到了1355年,有一位名叫焦玉的人獻給朱元津幾十支火龍槍,朱元璋讓大將軍徐達試放,其“勢若火龍,洞透層草”,朱元璋看後很高興,認為“此槍取天下如反掌,功成當封大將軍”。10多年後,朱元璋果然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王朝,而在這場奪取政權的鬥爭中,火槍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同時。公元14世紀,歐洲人和阿拉伯人的戰爭中,阿拉伯人使用了中國人發明的火藥兵器,使歐洲國家吃了大虧,這些歐洲人從戰爭中認識到,管形火器確實威力很大,於是,紛紛學習製造火藥和火器,當時,歐洲國家工業技術水平較高,所以,中國的管形火器在阿拉伯人手中和中國人一樣沒有長足進步,在歐洲卻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早期的槍都是前裝槍,而且多是前裝滑膛槍,雖然也有人試用後裝的結構,但是因不能保證閉塞火藥燃燒氣體和操作不便而被放棄。前裝槍就是從槍口裝填彈藥的槍。一般由身管、槍機和握把(或槍托)組成。後來隨著技術地發展,終於有了後發槍。這是槍支史上一次革命。早期歐洲的後裝單發槍採用擊針刺燃底火地方式以及定裝式槍彈。和現代槍很相似。1854年,英國測量員意特沃斯奉命改進槍的效能,正當他無計可施時,忽然間聯想到小孩玩的陀螺。他認為,陀螺之所以能旋轉。是因為它不僅圍繞著本身的軸線轉,而且陀螺軸線還圍繞著垂直軸線旋轉,轉得越快,站得就越穩,擺動角越小。因而不但保持方向不變,還不受外界環境地影響。於是。他很快在槍管內刻制螺旋膛線。遺憾的是意特沃斯地成功試驗並沒有受到重視,他研製成功的意特沃斯步槍也無人問津。直到若干年後的1865年,另一位英國人梅特福在意特沃斯發明的膛線基礎上進行改進,才使膛線在槍上獲得泛的應用。隱藏在槍膛內地膛線,凹下去的小槽被稱為陰線,凸起來地則叫陽線,兩條相對陽線之間的垂直距離叫口徑,子彈頭的直徑比口徑稍大一些,這叫過盈,只有這樣才能使子彈頭嵌入膛線而旋轉。膛線的出現。使子彈射出去威力更大。射程更遠,殺傷自然也大了數倍。
然後是連發的問題。真正使連珠槍發揚光大的是德國人保羅。毛瑟。他發明了第一支槍機直動式步槍。成為現代步槍的基礎。毛瑟槍被世界各國廣泛採用。石堅在圖紙畫的就是這種原始的毛瑟槍。在他後世,槍支進步更大,種類也更多。但憑現在的條件想也別想。況且有地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