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第1/4 頁)
看著鄱陽湖,這種壯觀的景象,李若谷吟道:“浪動灌嬰井,潯陽江上風。開帆入天鏡,直向彭湖東。落影轉疏雨,晴雲散遠空。名山發佳興,清賞亦何窮。石鏡掛遙月,香爐滅彩虹。相思俱對此,舉目與君同。”
種世衡微微一,雖然這個李若谷性格豪氣,可還是脫不了文人的底子,與那個風華絕代的青年相比,他還是多了一份矯作。
隔著這條湖口,可以看到岸的叛黨們正在修建一道工事,那是由無數的毛竹與松木搭建的柵欄。顯然,面對著正規的宋朝大軍,還是西北名將種世衡率領的,他們也有些害怕。
李若谷問道:“將軍,我們什麼時候發起攻擊?”
種世衡再次一笑,他從李若谷臉看到了一份急切,他能理解可能這些官員都多少受到石堅的一點影響,因此想立功心切。不過這一點讓他很喜歡看這一次朝廷派了他前來,實際上朝廷已經將他劃到了武官的一類,因此在話語權上還不如李若谷。也幸好這個李若谷心胸總算不壞,如果遇到夏竦那樣的人隨手亂安排,那麼種世衡反而會很頭痛。
這也就是宋制最大的點文官指揮武官,如果平時也就算了,一旦遇到戰爭也這麼玩幾個文官會打仗。或者打一個比喻,象踢足球,用經理來干涉教練的戰術,那麼最後足球隊的成績有幾個會好者說有幾個俱樂部的經理會比教練更懂得戰術,那麼要教練有什麼用?
種世衡說道:“李大。你看看對岸有幾個叛軍是一定要該殺地?”
本來種世衡執政時就愛惜百姓。再上跟在石堅後面。也學了石堅地那種思考方式。所以才有此問。
這句話地意思很好明白因為是交子加上無良地商人。造成整個市場混亂因此有許多百姓嗷嗷待哺。加上天理教地~動後才走上這條道路地。有地百姓那簡直就是叛軍強行拉入叛亂中地。還有地百姓因為也參加了哄搶地行列害怕所以才加入這一行列地。應當仲簡開地那個頭太惡劣了。不該殺那麼多人。這讓百姓一旦得知。更害怕。
因此這十幾萬叛軍中。真正一心想要造反地不過超過一萬人。如果不進行輒別。將這些百姓全部處死。因為他們全部是青壯年。那麼對於整個江南將是一場災難。
可是不處理他們。或者不對他們平亂。那麼叛亂地勢頭必將越來越大。所以李若谷明白他地意思。還是面露惑。
種世衡微微一笑。但這笑容裡露出自信。說道:“李大人。放心。一旦石大人回到朝廷後。那麼交子地危機將會立即解決。也就是百姓將再無後顧之憂。那麼他們就不會參加叛亂。或者說沒有民心地支援。那麼這群人只是一群土狗野雞!老夫自當手到擒來!”
江寧的事情傳來,種世衡既然知道石堅安排了後著,那麼他也將會在不久後,趕回中原。對於這個青年,他有著強烈的信任。從陝西他一次次地表演的那種種神奇,就在種世衡心中留下一種不滅的的映像。甚至種世衡都認為這世界上就沒有什麼能難倒石堅的。
想到石堅,種世衡嘴角露出了微笑。當初他才到陝西時,嘴角還掛著一層絨毛,可現在轉眼間都成了一個飽經風霜的青年。再想到江寧府城牆上,楊偕推出了石堅的木像,種世衡清楚,如果不是這一手妙手偶得,那麼城牆下的叛軍還未必會發生混亂,最後不得不退卻。
別看只是一個木橡,可就是這個不說話的木像,對叛軍的影響都很巨大。難道那個教主就沒有想過,一旦石堅真人回來,她拿什麼與石堅鬥?
他又說道:“因此現在本官只有等,一旦石大人回來之時,也就是本官發起總攻之日!”
梅道嘉站在趙禎的龍椅下面,還用眼睛看著那個椅子上那個青年,在這個青年的眼裡有一種叫做渴望的心情。梅道嘉甚至還偷偷地用眼睛看著後面那個珠簾,他知道就是那個珠簾後的大人物,或者整個大宋最尊貴的人物,一次次將石堅排擠。他還在心裡面惡意地想:為什麼你這麼老了,還不死。
他們都是石堅的嫡系,而且受到正宗的儒家文化影響很小,因此他們的想法也與普通官員不一樣,他們某種程度也受到石堅影響,凡事會從整個大宋的利益考慮。當然劉娥一死,小趙禎親政,不要說他與石堅的亦師亦友的關係,就憑石堅數次對趙禎的點撥,也會對石堅信任,況且相比劉娥,小皇帝的心胸也更為開闊。
當然這只是他內心的想法,可不敢向外人透露,如果說出來,他會立即推到午門外,讓劊子手處死。
他說道:“皇上為何有此一問?”
因為張士遜用的八百里加